收藏中,赝品总是如影随形,历朝历代莫不如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人仿造了前代或名家的作品,并以假充真。现在更到了无所不在的程度,从仿高古文物到当代名家作品,将每一次收藏都变成了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战斗,如果藏家棋输一招,嘿嘿!那就惨了。目前,收藏家们都沉浸对仿品谈虎色变的状态,所以,当得悉广东省文物总店正举办一个"当代仿古艺术瓷精品展",突然提醒我,仿品和赝品的区别,或许也应该探究一下现代仿品是否有收藏价值? 仿品和赝品的只一字差且含义极接近,但
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香港张永珍女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稀世宝瓶———雍正官窑粉彩蝠桃橄榄瓶运抵上海。这一国宝去年以4150万港元创下清代瓷器拍卖世界纪录。目前,上博现正在紧张制作有关图录和画册,宝瓶捐赠仪式将于明年1月中旬举行,随后择日向公众展出。这是记者昨天从上博获悉的信息。 这尊宝瓶高38厘米,在其优雅细致的橄榄型瓶身上,绘有蟠桃和繁花茂果,以及一对飞舞的蝙蝠,寓意福寿双全。该瓶在被拍卖行发现之前,一直在美国前国会议员里德家中充当台灯的灯座,甚至还被装
因为“国宝热”,因为流失文物纷纷“回归”,因为《出师颂》的沸沸扬扬,因为《淳化阁帖》的隆重展出,渐渐地,凡是和故宫相关的事情近来都备受公众关注。 曾经在“72件国宝展”中轰动上海的《清明上河图》近来忽然在海外传出“斩头续尾,惨遭蹂躏”一说,并有2003年8月10日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先生在天津“大树绘画馆”就此事“炮轰”故宫为佐,言者凿凿,闻者耸动,被誉为“天下第一神品”和“故宫至宝”的《清明上河
在刚刚结束的纽约苏富比和纽约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中,两场中国瓷器工艺品成交总额超过2亿元,成交率均超过60%。
“好画卖得好,赝品也卖得火!”这是一位拍卖业的资深从业者对目前书画拍卖现状的困惑,其潜台词是——“赝品收藏出现了市场”。 凡是有藏品的地方就有赝品。但当赝品成为收藏热潮中的一种时,就让人看不明白也摸不清楚了。4月1日,宣传火热的首届收藏艺术交流交易会如期在广州开幕,然而众多闻讯而至的藏家参观后大呼:“大失所望,赝品太多!”其中,叫价300万的康熙龙袍竟被指“实为戏服,手工非常差!”交易会所第一天展示的名家字画更被指为“无一真品!”4月3日,部分被指赝品的 |
Digg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