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大师泛滥缺少高端 中国陶瓷业发展误区

[日期:2011-02-03] 来源:中国工艺品  作者: [字体: ]

   名家大师泛滥,高端品牌告缺,这是中国当代陶瓷业的怪现象。刚刚闭幕的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期间,这成为业内人士的热议话题。

 

    欧洲的王公贵族曾以拥有中国的瓷器为荣耀,但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陶瓷意味着廉价货。在作为奢侈品的高端品牌陶瓷行列中,不见中国货踪影。我国出口日用陶瓷平均单件换汇仅为0.32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件出口价格0.87美元的水平,为英国、日本的1/7,法国的1/3,而且近年来国外高端品牌陶瓷大举进入中国。在那些销售奢侈品的百货公司,人们可以看到皇家道尔顿、麦森、皇家哥本哈根、威基伍德、爱马仕、范思哲等顶级品牌的陶瓷,尽管价格高昂,仍然受到国内奢侈品消费族的追捧,而国内品牌没有可与之匹敌者。

 

    然而,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中国陶瓷界名家大师如雨后春笋涌现,大师作品不断被炒出天价。为什么有这么多“大师”却不能造就中国陶瓷的名牌呢?陶瓷名家、大师们绝大多数是“个体户”。他们热衷制作可以名利双收的艺术陶瓷,基本与产业化的生活陶瓷行业无关。在景德镇,一些陶院的学子和年轻的陶艺家对自己的事业规划,也往往是成为像前辈那样的“名家”、“大师”,而很少听到有谁甘心成为某陶瓷品牌旗下的工匠,不屑于设计制作生活陶瓷。

 

    与此同时,中国陶瓷产业最大的弱项是设计。很多陶瓷设计品位低下,制作粗糙。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引进高端设计人才,将传统陶瓷的精华和当代都市文化的审美品位相融,打造陶瓷精品。然而一些“瓷都”的小农意识正在阻碍陶瓷产业的发展。其人才培养呈现“近亲繁育”的现象,名家大师职称基本在当地人范围内授予,缺乏对外来人才的渴求、包容、鼓励的胸怀。其实在历史上,唐代秘色瓷,宋朝五大名窑瓷,元明清景德镇官窑青花、粉彩、珐琅彩瓷等辉煌之作,都不是陶瓷产地一己之力所能为,而是倾皇家之力,汇聚全国陶瓷名匠、设计精英、绘画名家,共同打造成的。这些瓷器凝聚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

 

    从总体上看,国内陶瓷行业还缺乏品牌意识。据了解,国内陶瓷生产的技术能力并不差,不少国外著名品牌陶瓷是中国加工的。但是许多厂家长期以来满足于加工出口,或模仿国外品牌陶瓷,而没有有效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如何运营高端品牌陶瓷,也是中国陶瓷业亟待掌握的能力。如上海汉光瓷,经过10多年的探索,其设计、制作均形成精品特色,但其品牌运营和市场运营仍嫌滞后。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陶瓷业应该走出“重名家、轻名牌”的误区,走出狭隘的地域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拓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品位,引进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和品牌营销人才,以世界的眼光打造出让生活变得更美的新时代中国陶瓷。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微信扫码

咨询电话

0375-697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