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拒绝仿冒 景瓷突围能否根治仿冒顽疾
1800多家企业云集、1480个标准展位、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家采购商组团采购……18日至22日举行的“2008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吸引了全球陶瓷界人士的目光。
景德镇素有“中国瓷都”之称,陶瓷堪称立市之本。然而,这次被当地政府誉为“提高地位、扩大交易、打响品牌”的瓷博会标志着景瓷重振雄风的同时,景瓷频频遭遇仿冒的这一顽疾,仍然若隐若现。
仿冒重挫创作激情
从外观设计、知名商标到名人名作,多年来,景德镇陶瓷遭遇仿冒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并严重冲击着景瓷的生存和发展。受此影响,代表着正宗景瓷标识的“龙珠阁”“景德镇”两个驰名商标的花纸印量,甚至一度由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80多万张锐减至本世纪初的不到20万张,成为当年景瓷市场萎缩的缩影。
“几个月的苦心设计很可能被人花几分钟就仿冒了,打击最大的是创作者的激情,伤害最深的是景瓷发展的根基。”景德镇的环球陶瓷实业公司董事长董克勤说,公司2004年设计生产的陶瓷首饰系列产品,目前至少遭到上百家厂家的仿冒侵权,价钱则由当初的每件70多元跌至现在的每件5元钱,设计人员的收入也因此直线下降。
以创新拒绝仿冒
“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面对仿冒,根本没有能力维权。”景德镇著名陶瓷收藏家、精益斋陶瓷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发龙说,很多人对此只能以“有人仿,说明作品好”的心态聊以自慰。
孔发龙的感慨无疑折射出景德镇陶瓷界普遍的尴尬与无奈。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洪珂珉告诉记者,2002年至2006年5年间,这个审判庭共审理涉及陶瓷知识产权的案件128件,2007年至今年10月中旬,同类案件数就达118起,其中仅著作侵权案件就占30%。
“更多的仿冒纠纷,我们通过诉前调解进行解决。”洪珂珉说,仿冒纠纷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反映仿冒现象仍然严重,另一方面则说明景德镇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不断提高、打击力度正在不断增强。
然而,由于仿冒侵权手法多样,法院受理案件后又面临取证艰难等因素,法律维权常常面临尴尬。据了解,当前陶瓷仿冒的主要手法包括侵犯专利权、侵犯商标专用权、滥用“景德镇”证明商标、侵犯著作权和仿冒名人名作等。
洪珂珉说,侵权者生产地点日趋隐蔽,其销售获利证据往往无法获得,使法院难以对违法企业进行有效制裁,与此同时,诉诸法院需要付出的时间、金钱的巨大成本让许多维权者望而却步。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让仿冒者跟不上自己的步伐,或许才是杜绝仿冒的最好方法。”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崇礼说,公司现在每个季度推出的新产品,制作工艺越来越复杂,仿冒者难以仿冒。公司“法务专员”陈蓓也认为,如果仅靠打击不靠创新,仿冒现象只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知识产权所有人保护意识淡薄、创新成果和产业转化环节脱钩、对国家级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保护力度不够等一度是仿冒者有机可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所有人创新意识和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仿冒者的仿冒难度不断增加。
“现在很多企业一设计出新产品,就马上想到版权登记和外观专利申请。”洪珂珉认为,景德镇陶瓷企业已经在“自我保护”中展示出新的活力,企业数量由几年前的3000家左右发展到了现在的5000家以上,一度低迷的景德镇陶瓷业正在重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