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连续3届为博鳌亚洲论坛生产“国礼”的禹州荣昌钧瓷坊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这是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的缩影。
此前的11月22日,以中国古陶瓷协会名誉会长耿其昌,副会长李辉炳、王莉英为首的120多位中外陶瓷专家聚集禹州市,对钧瓷精品生产和创新,尤其对钧瓷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大加赞赏。专家们认为,当宋代五大名瓷中的汝、官、哥、定等瓷种正为如何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恢复生产绞尽脑汁寻找对策时,同为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已经一骑绝尘,驶上了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高速公路,形成光彩夺目的钧瓷文化产业。
那么,钧瓷是如何成为新兴的文化产业的呢?
钧瓷是中国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财富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与汝瓷、官瓷、哥瓷、定瓷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瓷,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钧瓷以铜的化合物为着色剂,烧制出巧夺天工的多彩釉色,成为我国陶瓷史上由单一的青釉走向“出窑万彩”的开端。神奇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特征,成了钧瓷区别于其他瓷种的独特标志。
20世纪50年代,钧瓷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关怀下,开始恢复生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钧瓷一直处于无序发展和自生自灭的状态之中。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流传了千百年的俚语难道错了不成?
祖先留下了聚宝盆,后人只会供着、敬着,却不会从里面要出座金山、银山。20世纪90年代中期,禹州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感到,钧瓷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大力开发和弘扬,要让钧瓷生产尽快成长为禹州市的文化产业支柱。钧瓷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财富。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不可缺少钧瓷这一中华瑰宝。
1996年11月19日,禹州市政府在香港隆重举办“中国钧窑艺术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陶瓷艺术家聚集一起,对钧瓷的发展进行研讨。国内外40多家新闻媒体对钧瓷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正是由于这次在香港引起轰动的展览,香港回归时,河南省政府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便选定了禹州市钧研所精心烧制的一对特大钧瓷花瓶———《豫象送宝》。
随后,1997年6月,“中国钧窑珍品交流展”又在日本成功举办。1999年4月,作为“国家名片”的钧瓷邮票,在禹州市钧官窑遗址隆重发行。1999年6月,钧瓷又出现在昆明世博会上。一系列让钧瓷推向世界的举措,终于使古老的钧瓷向世界展示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钧瓷是文化商品,在市场中定位是保持生命力之所在
随着“钧瓷热”的迅速升温,禹州市钧瓷生产得到跨跃式发展,生产厂家从过去小打小闹的几家一下子发展到80多家,其中有40多家已经从家庭作坊式转变成规模生产的厂家。为引导钧瓷发展,2002年3月,禹州市率先在全国设立了陶瓷工业局,出台了《钧瓷行业管理暂行办法》,对钧瓷生产经营的范围、资格、包装、等级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进行钧瓷市场规范化建设。
是商品,就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钧瓷最成功的市场化推广运作,是荣昌钧瓷坊的“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系列产品连续3年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礼品礼赠参会的40多位各国政要。“国礼”这一文化附加值的成功开发,使每件钧瓷价格升至数万元之巨,且以批量进行编号生产,这在钧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今年4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结束之后,秘书长龙永图专门向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发来感谢信,称“来自河南的钧瓷作为论坛指定的唯一国礼,深得各国领导人的喜爱,为国家争了光,为论坛添了彩”!
荣昌钧瓷坊紧盯市场搞开发,进军博鳌亚洲论坛取得成功后,各个钧瓷厂家纷纷效仿,金堂钧窑开发生产的“至尊金鸡”、孔家钧窑生产的“伟人尊”,王府钧窑生产的“四大美女”等都是贴近市场、不断创新的造型。仅今年,钧瓷商家就开发新产品110多种。
2003年7月29日,钧瓷在五大名瓷中率先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它既是钧瓷文化一个里程碑式的总结,又是钧瓷通向更广阔天地,获得更长远发展的通行证。
自荣昌钧瓷坊生产的“祥瑞瓶”获得国家注册之后,各厂家也都注意对新开发的品种申请专利保护。截至目前,已有50多件钧瓷产品申请了国家专利。经历市场风雨考验的钧瓷界人士,已经学会了在市场竞争中如何保护自己。
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是钧瓷充满活力之源
如果一味地按照宋代钧瓷造型艺术和烧制工艺来品评当今钧瓷的是非优劣,那么钧瓷也会像其他的四个名瓷一样,走进发展的“死胡同”。而钧瓷艺人们正是由于早早地受到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启迪,他们凭借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指引,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开发上塑造钧瓷新的辉煌。
艺人们知道,创新是保持钧瓷生命力的最重要的源泉。为了体现钧瓷“白胎烧就彩虹来,无色成窑画作开”的意境,钧瓷艺人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把心血倾注在了钧瓷的发展之中,在工艺、造型、釉色和烧制方法上都进行大胆的创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钧瓷“流派”。有的追求古典的韵味,有的追求人物的神态,有的追求作品的大气,有的追求釉色的变化,有的追求造型的完美。各具特色的品种造型有1200多种,充分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尤其是有“东方毕加索”之称的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为禹州钧瓷厂家设计了一大批具有现代审美理念的钧瓷作品,使钧瓷在传统艺术风格和造型上实现了大胆突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美林造型系列”。
在宋元时期,钧瓷主要用木柴烧制,费工、费料,成品率极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钧瓷恢复生产时,人们开始试用煤烧。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禹州钧研所成功研发了液化气烧制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钧瓷的成品率,还为特大件钧瓷产品的烧成提供了可能。一时间,液化气烧制技术被各个厂家竞相使用,成品率从过去的“十窑九不成”提高到了90%以上。
然而,成品率的激增却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烧制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一些家庭作坊纷纷上马烧造钧瓷,于是几十元一件的“红瓶子”充斥了神垕镇的大街小巷,以至于许多慕名而来的客商,看到遍地皆是的钧瓷产品,心里都产生了疑惑:钧瓷还值得收藏吗?
为了提高钧瓷品位,保证钧瓷生产质量,从2004年起,禹州市每年都要开展“中国钧瓷精品展评”,激发各个生产厂家的精品意识,已从参评的1700多件钧瓷中评选出精品、珍品钧瓷300多件。今年10月,禹州市还组织了中国钧瓷名窑评选,7家在市场上有较大影响力的窑口被定为“首届中国钧瓷名窑”。这样,钧瓷既有每件价值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限量发行的珍品,又有数十元一件的普通家庭陈设品。高中低档价格的合理分配,使钧瓷销售市场重新恢复了生机。
形成文化产业,就会造福一方群众
经过近10年的产业运作,如今,禹州的钧瓷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形成了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成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在禹州市,共有80多家钧瓷厂家每年生产高中低档钧瓷近300万件,从事钧瓷生产、销售的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钧瓷销售网点遍布北京、广州、郑州、西安等20几座大中城市。
钧瓷的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瓷种的发展。现在,在神垕镇乃至禹州市城区,除了烧制钧瓷之外,还烧制汝瓷、官瓷、炻瓷、仿古瓷、建筑瓷、绿化瓷和日用瓷,企业发展到150多家,产品出口到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每年生产瓷类产品5亿多件,产值13亿元,其中年出口陶瓷3.4亿件,创汇3000多万美元。一瓷带动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