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绿环”让成为中国瓷都公害的陶瓷垃圾——变废为宝 神奇再生
春天来得早,春意分外浓。
昨天,在潮州绿环陶瓷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宽敞的厂房,猪年第一窑绿环牌洁具正在出炉。一批精美的瓷器,正从“庞然大物”——隧道窑徐徐推出,利用陶瓷废渣批量生产跃上新的台阶!不久前,佛山一家世界顶级品牌卫生洁具厂的“掌门人”,目睹这神奇一幕,发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惊叹:“奇迹!真是奇迹!”
一次对话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废瓷制瓷奇迹的创造,缘起一次偶然的对话。广东四通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镇城、广东枫溪陶瓷研究所所长陈史民相聚在一起。一位是知名的民营企业家,一位是潮州陶瓷界的技术权威,虽然互相慕名,但却素昧平生。这次的不期而遇,因久悬而未决的难题使他们谈到一块:近几年,潮州陶瓷业飞速发展,成为饮誉海内外的瓷都,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废瓷严重污染环境,既占用土地、堵塞河道、污染农田、影响景观,又成为老鼠等的活动场所,构成环境安全的隐患。与此同时,由于瓷土大量开采和浪费,再过10年,瓷都可能出现无瓷土的尴尬局面。环境污染、资源缺乏,成了制约陶瓷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难题。你一言,我一语,他俩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投机。
共同的难题,共同的命运,两人心心相连。他们决心联合创造“双赢”:陶瓷研究所有人才,有技术,多年来对废瓷回收利用有了一定的研究;民营企业有资金,有实力,渴望打出一片新天地,因此,他们一拍即合,科企联姻破解这一全球性的难题。
这次对话,犹如一声春雷,一下子在瓷都炸开了,废瓷再生成了市民谈论的焦点。潮州召开“两会”,政协委员提出了轰动一时的回收利用废瓷的提案。人大代表也提出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相同建议。媒体不谋而合,纷纷在第一时间作了报道,陶瓷废渣回收利用成了民众的强烈呼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了大家的共识,蔡镇城、陈史民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2003年3月,他们联手成立了潮州绿环陶瓷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中国瓷都的一场“革命”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公司筹集资金5800万元,征地108亩,建起了专门的实验室和厂房,开始了全国范围内首例“陶瓷废渣回收利用”——以废瓷制瓷的试验。等待他们将是怎样的命运呢?
一项试验 复杂化的事情,就要简单化处理。
陶瓷废渣回收利用,他们首先进行小型实验。
广东枫溪陶瓷研究所把这项实验作为“重中之重”,成立了所长陈史民、副所长丘伟志等5人攻关小组,试验紧锣密鼓开展起来。
废瓷所谓废,就是它的成型属性为“零”。正因为“零”,就无法成“器”了。如何使废瓷的成型属性从“零”到“有”,就只能靠科研人员神来之手,附予新的生命。找到问题的症结,他们将废瓷、废渣,碾成粉状颗粒,把脊性、粘性两种材料按不同的比例,先后用10种不同的配方进行了整整一年的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刻苦攻关,终于首次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取得科学的数据,制定出成功的方案。
小试之后,又马不停蹄进行“中试”。他们按独特的配方,研制几百公斤瓷泥,制成第一批成型的卫生洁具。这时,尽管他们浑身汗水,双手沾土,疲惫不堪,但手捧洁具,仔细端详,什么艰辛痛苦统统置之脑后,心中充满欢乐,脸上洋溢着迷人的笑容。在崎岖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他们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光辉的顶点正在向他们招手。
中试之后,批量生产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你看,废瓷堆成小山,经过三级粉碎,进入粉球机磨成了瓷粉,又经搅拌池多级搅拌过滤,其中加入废瓷成份可达40%以上,最后制成了可供生产的优质瓷泥。
为了使产品质量上乘,绿环公司对生产线全面技术改造,让流程更加自动化和科学化,更加省时、省工、省料、省力。他们建起了潮州目前最大、最先进的隧道窑,全长96米,横截面3.08平方米,最高温度可达摄氏1350度。它是由潮州市索力德耐火厂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一次点火成功,且节能高效,产品成品率创了新高。一名操作手坐在仪表前控制电脑,就可以日以继夜不停生产。产品经检测,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令人颀喜的是,其部分成型属性甚至还优于一般瓷泥制成的瓷器。他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把腐朽化为神奇。他们又如何再接再厉,开创陶瓷发展史新的纪元?
一场革命 消灭公害,就要有公心。
陶瓷废渣“好用”,但要“用好”,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用好”废瓷,是一场真刀真枪的“革命”。绿环是这场革命的“排头兵”,是陶瓷业界的典范。
从立项开始,潮州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有关部门一路大开绿灯。市委书记骆文智,几次作了批示、指示,给足政策,排解难题,全力支持。项目上马,急需办厂用地,一开口就要100多亩地,在寸土寸金的今天,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在市长的过问下,在市开发区二期用地中拨出108亩地,以成本价出售给绿环。有了土地,折迁理赔又难题迭起。在市主要领导亲自督促下,才得以圆满解决。紧接着,用水、用电、税收等出现一系列问题,也一一迎刃而解。绿环拔地而起,批量生产变成了生动的现实。
绿环试验得到广东省政府领导的重视,时任副省长的游宁丰同志亲自作批示给省发改委和潮州市市长,要求支持这一项目,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省有关部门拨出530万元给予扶持。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把这一项目作为技术创新基金立项。绿环的专利申请,也得到确认。绿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真情感天动地,他们“过五关斩六将”,使这一新生事物有了立足之地,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了解产品,如何打造品牌?由于“四通”产品是中国名牌,有坚实的客户基础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销售网络畅通健全。绿环搭船出海,产品一面世上市,就立刻供不应求。马来西亚、西班牙、澳大利亚的客商,还专门派员进驻绿环,全程监制。绿环有了“通行证”,产品成功打进了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也十分畅销。
绿环让废瓷神奇再生,不仅构筑了陶瓷生产新的循环经济模式,而且实现了陶瓷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在陶瓷业界引发了一场“地震”。潮州不少企业前往取经,作起了陶瓷废渣回收利用的大文章。据有关部门估算,潮州一年的废瓷就达10万吨以上,绿环可消化2.8万吨。蔡镇城说得好:“灭公害,要有公心。灭大害,要靠大家。”
在全国陶协年会上,蔡镇城将这一喜讯告知同行,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景德镇、淄博等地同行表示,要引进“陶瓷废渣回收利用”新技术,将“放错地方的资源”变为再生资源,共同迎接陶瓷行业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