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站在家乡的土地上,仰望灿烂的星空,我的思绪如浪翻云涌:历史的天空下,汝州曾是一片诗的丛林;汝州曾是一方长满诗草的沃原;汝州曾是一汪诗的海洋;汝州曾是一块开满诗花的热土……生活在诗林、诗草、诗花、诗海中的汝州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书写着一篇篇地域文明的诗篇。
汝州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西汉武帝的御使大夫宋安国讲的“死灰复燃”和“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成了有名的成语;初唐诗人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至今仍传为佳话;唐朝医学家孟诜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北宋理学家程颢在汝州讲学后,被学生誉为“如沐春风”中,全国遂以“春风”赞誉师长……“佳士来如鲫”,扑面而来的诗风中,我的眼前就跳出了李白、杜甫、孟郊、苏东坡、刘禹锡、刘希夷、李益、祖咏、沈千运、孟浩然、宋之问、王建、张籍、欧阳詹、欧阳修、范纯仁、苏辙、黄庭坚、张耒、张正、何景明,王尚绱、李梦阳、顾炎武、孙灏、李海观等等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们正挥舞汉阳巨笔,在汝州大地上书写着壮丽的华章……这些文坛圣手们,或诞生在这块厚土上;或为官此地;或漫游此方,被这里的山川秀水折服,为这里的厚重文化倾倒;或触景生情,吊古感怀,咏物言志;或浓墨重彩,纵情高歌,吟咏江山,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赋,为这块神奇的土地涂抹上了一道道永远的亮色。
于是哟,古老的汝州大地在诗赋的浸染中越发沉淀得厚重、大气、文明、灵性!
二
汝州——一座人文底蕴涵养的城市。
现在,我站在汝水之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歌咏风土民情的华章《汝坟》伴着汝水的琴音传入耳鼓:“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 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不我遐弃……”
这是我们能见到的歌咏本地风土民情的最早一首诗。该诗写一位妇女在汝河岸边一边砍柴,一边思念远征未归的丈夫。用语简洁,比喻奇特,窃窃怨语化做缕缕情丝,弥漫于字里行间,纯真感人。风土民情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汝坟》在展示民族文化,促进二千多年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徜徉在汝河岸边,望着宽阔河床上奔流的一泓瘦水,我很难相信这就是汝水——著名的古河道之一。汝水也即北汝河,是淮河的一大支流,发源于伏牛山腹地,流经嵩县、汝阳、汝州、郏县、宝丰、襄城、至舞阳与沙河会合,在汝州、郏县一段曲于地势开阔,流速变缓,河道变宽,曲曲折折,古称汝海。汝海两岸沃野百里,山川秀丽,气候适宜,风光迷人,吸引了多少诗人雅士为之引吭高歌?!如果说皇甫冉的《渡汝水向太和山》一诗,淋漓尽致地刻划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独自一人横渡水势浩淼的汝海时的孤寂胆怯心里的话,那么,欧阳詹的《汝川行》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汝河两岸一幅春女采桑图。“汝坟春女蚕忙月,朝起采桑日西没。轻绡裙露红罗袜,半踏金梯依枝歇。垂空玉腕若无骨,映叶朱唇似花发。相欢谁是游冶郎,吞休不得歧路旁。”诗人笔下的采桑女形象,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风姿绰约,活泼可爱,漾溢着青春的气息,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情丝。唐代的汝河两岸盛产蚕丝,《汝川行》一诗使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汝州蚕丝业的兴盛有了历史的佐证。
湛湛清流九曲湾,
浮沉澈底似拖蓝。
扁舟一叶无人系,
风动横移向碧滩。
我咏诵着张正的《汝水》诗,漫步在汝河岸边。一片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密布在宽阔干涸的河床上。昔日清流滚涌,汝水曲折,清澈静谧,河滩碧绿的自然风光隐匿了。怅然若失中倍加怀念“汝水横舟”的风景。
遥想当年,秋阳秋风下的汝水一定异常的壮美秀丽。宋朝范纯仁的《秋风吹汝水赋》、清朝仝轨的《秋日渡汝》无不以传神的大笔写出了金风秋阳下汝水的绝美风景。“……遵汝流之萦纡兮,背嵩峰之翠横。号霜风之 兮,肃天地而凄清。猎葭苇于晚岸兮,杂红翠之摇旌脱林实于沙际兮,浮琐碎之秀莹,激回流之平迥兮蹙绡文之细轻。涵夕照之演漾兮,荡澄潭之空明……”范纯仁的《秋风吹汝水赋》,写尽了秋风秋阳下的汝水的风流,汝水两岸风景的秀丽,让人在百读不厌的留恋中,狠不得变成一滴汝水或汝水岸边的一草一木……
“汹汹渡汝川,高吟秋水篇。云长低去鸟,风紧乱鸣蝉。捣急霜前练,耕催雨后田。波流无复返,羸马息何年?”仝轨的《秋日渡汝》诗描写了雨后汝水暴涨、云低风紧的壮观景色,感叹时光易逝,转眼已至暮年。
汝水千古流,膏汁泽沃野。汝水流淌着古韵诗乐,吟咏着风土民情,为汝州大地的文明奉献甘甜的乳浆。
三
我在歌咏汝州自然风光的诗海中荡舟。飞溅的浪花中,吟唱的波涛中,一个个诗人的形象浮出海面,一首首颂咏汝州的诗赋回响在历史的星空!
“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吟诵着他的《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诗走来了。
李白热爱汝州的奇山秀水,一生曾多次赏韵汝州,仅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的十年间,就两次莅临汝州。李白二十六岁“仗剑去国,辞亲出川,顺江东下。”“南泛洞庭,北临汝海”(汝海以水名地代指汝州)。唐代汝州辖七县:梁、郏城、鲁山、叶、襄城、龙兴、临汝、州治在梁县(今汝州市)梁县有一座龙兴阁,此阁高峻巍峨,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远近知名。登上此阁可以远眺伏牛群山,远观汝水碧波。李白偕从弟兴致盎然地游览龙兴阁,写下《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序云:“夫槿荣芳园,蝉啸珍木,盖乎南火之月也……留宝马出门外,步金梯于阁上,渐出轩户,霞瞻高天。晴山翠远而四合,暮江碧流而一色……”开元23年(735年)秋,李白从安陆出发,经襄阳、方城,第二次到汝州。
“诗仙”钟情汝州恋,“诗圣”豪歌汝州吟。杜甫行吟着《送贾阁老出汝州》扑入我的眼帘。“西掖梧桐树,岑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涤。人生王马贵,莫受二毛侵”诗人以其雄浑的笔锋对汝州的紫逻山云海风景给予了传神的赞美,并对友人遭贬表示深沉的婉惜和慰问。
汝州古来秀,佳诗何其多?!本土诗人刘希夷《秋日题汝阳潭》中描绘潭水“回流清见底,金沙覆银砾”,并赋予盎然生机,“鱼鳞可怜紫,鸭毛自然碧”。孟浩然《行至汝坟》,“行乏憩予驾,依然见汝坟。洛川方罢雪,嵩嶂有残云。曳曳半空里,明明五色分……”诗作表达了在汝州的秀美山川风景的濡染下,诗人欢畅的心境。宋之向在《自歇马岭到枫香林》中写伏牛山“孤山群峰首,熊熊元气间”,写汝州鲁山交界处的山“太和亦崔嵬,石扇横闪倏。”站在山上顿觉“白云遥入怀,青霭近可掬。”王建的《江陵至汝州》通过对暮霭笼罩下的汝州秀丽山峰的描绘,抒发了远行数十天后返家的欢娱心情。“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汝州的山川秀水哟,是多么的醉人肺腑,摄人魂魄,魅力无穷!
唐朝大诗人孟郊被吸引来了——在汝州寓居了三年,唐朝大诗人祖咏、沈千运被吸引来了——迁居汝州。三位诗人留下了歌咏汝州山水名胜的千古诗篇!
孟郊是唐中期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的著名诗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42岁的孟郊在游历了长江南北名山胜水之后,从洞庭湖出发北上投奔汝州好友陆长源。孟郊经南阳赴三鸦,在途中写道:“……出阻望汝郡,大贤多招携。”诗人急于见到汝州山水、急于会唔友人的心情跃然纸上。到汝州后,担任汝州刺史的陆长源真挚地款待孟郊,孟郊心情无比愉快,诗兴大发,以欢畅的笔调描绘汝州的秀丽山川,表达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他在《汝州南潭陆中丞公宴》一诗中写道:“一雨百泉涨,南潭夜来深。分明碧沙底,写出青天心。远客洞庭至,因兹涤烦襟。”他在《汝州陆中丞席》中称:“汝水无浊波,汝山饶奇石,大贤在此郡,佳士来如鲫”;在《夜集汝州郡斋》则云:“千里愁并尽,一樽欢暂同。”诗人既歌颂了汝州的水美山奇,又赞扬了汝州友人的热情好客和重士爱才,其真情厚意扬洒于全诗的字里行间,贤友所在的汝州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啊!
孟郊在汝州期间,游览了汝州的名胜石龙涡。石龙涡在州城北山中,这里四壁千仞,散泉如雨,煞是好看。孟郊被石龙涡的美景沉醉,挥笔写下了《游石龙涡》一诗:“石龙不见形,石雨如散星。山下晴皎皎,山中阴泠泠。水飞林木杪,珠缀莓苔屏。蓄异物皆别,当晨景欲暝泉芒春气碧,松月寒色青。险力此独壮,猛兽亦不停。日暮且过去,浮心恨未宁。”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石龙涡的飞瀑奇观,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千余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作为山水诗的佳作,广为传颂。孟郊寓居汝州三年,纵情于汝州山水,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佳作。在好友陆长源的资助下,三次到长安应试,终于考中进士,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结束了前半生飘泊无定的穷困生涯。
“汝北君子宅,我来见颓墉。乱离子孙尽,地属邻里翁。土木被丘墟,蹊路不连通。旧井蔓草合,牛羊坠其中……浩荡竟无睹,我将安所从。”我反复吟诵着张籍的《沈千运汝北旧居》诗,徜徉在汝水之北,寻觅着沈千运的旧居遗址,然而连一点的残垣断壁也没有。沈千运当年游历至汝州后,因爱汝州山水,故于汝北结宅而居。他在《汝北示弟妹》一诗中写道:“今日春气暖,东风杏花拆。筋力久不如,却羡涧中石……兄弟可存半,空为亡者惜。冥冥无再期,哀哀望松柏。骨肉能几人,年大自疏隔……”诗人以朴素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对弟弟妹妹无限眷恋的手足之情。沈千运去世后,他的汝州故居成为文人墨客游观凭吊的地方。张籍所作《沈千运汝北旧居》抒写了在汝水北岸沈千运旧宅前的所见所想,对沈千运一生穷困潦倒的境遇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对其出众的才华,刚直的性格和高尚的品质表示钦佩。
“失路为农业,移家到汝坟。独愁常废卷,多病久离群。鸟雀垂窗柳,虹霓出涧云,鸟者垂窗柳,虹霓出涧云,山中无外事,樵唱有谁闻。”这是又一个迁居汝州的大诗人祖咏的《汝坟别业》诗。祖咏原居洛阳,厌倦了都市热闹嘈杂的生活,他热爱汝州的自然山水,遂迁居汝州山野,过起了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汝坟别业》后四句诗勾画出了“山居图”的清新优美,居所的幽雅宁静,令人倾羡,表达了诗人对汝州自然风光的无限的热爱。
汝州的秀美山水激发了祖咏的灵感,滋润了祖咏的诗文,他在汝州山居中写出了大量的呕歌赞美汝州山川的佳作。《汝坟别业》、《汝坟秋闻百舌鸟》、《汝坟田家即事》、《归汝坟山庄》等。“秋云闻好鸟,惊起出帘帷。却念殊方月,能鸣已后时……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且长凌风翮,乘风自有期。”诗人借咏鸟的自由自在和适性鸣转,抒发了自已对超脱世事的追求。在《汝坟田园即事》中,诗人写道:“旧居东皋上,左右俯荒村,樵路前傍岭,田家遥对门,欢娱始披拂,惬意在郊原。余霁荡川雾,新秋仍昼昏,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作者描写了汝河岸边的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调,尽情抒发了自己身居山野无忧无虑的欢娱,生活气息非常浓厚。祖咏虽然有时也出游外地,但从不转移自己对汝州山居的钟爱。他在《归汝坟山庄》中写道:“淹留岁将晏,久废南山期。旧业不见弁,还山从此辞。沤麻入南涧,刈麦向东蓄。对酒鸡黍熟,闭门风雪时。非君一延首,谁慰遥相思。”诗中表达了汝州山居的田园生活令人陶醉,让人永远难以忘怀。
钟情汝州秀丽山川的诗人还有很多。北宋古文远动的领袖欧阳修在《离彭婆值雨投临汝驿》诗中写道:“投馆野花边,羸骖跨不前。仙桥断行路,溪雨涨春田,树冷天栖鸟,屯深起暮烟,洛阳山已尽,体更望伊川。”这首诗是作者任洛阳留守推官时南行至汝州时所作,把初春雨后汝州的田园景色写得生动自然。无独有偶,以诗歌久负盛名的苏门四学士之首的黄庭坚在《晓起临汝》一诗中也以神来之笔生动细腻地刻画出临汝驿道上自然景物的变化无穷和美丽至极,表达了胸中的愉快情感和远大抱负。一条古驿道,久远传诗文。诗名震京师的金元时期大诗人元好问在《梁县道中》也写道:“青山簇簇树重重,人在春云浩荡中,也是杏花无意况,一枝临水卧残红。 ”全诗描绘了梁县(现代汝州州治)道中诗人所见的生机盎然的春景,抒发了作者春风得意的心情。然而唐朝诗人郑愔在《贬降汝州广城驿》中写道“近郊凭汝海,遐服指江干……曙宫平乐远,秋泽之成寒,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乡关千里暮,岁序四进阑……”这首诗描写了广城驿苇白梨红的秋日景色,抒发了作者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复杂感情。
四
穿行在诗的丛林中,我把目光投向刻画汝州人文景观诗的花海。人文景观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它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足迹。登览名胜,咏史怀古是历代诗人抒发感情的重要途径。汝州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儒林名士、文坛巨匠在这里留下了数量可观的诗文佳作,汇聚成了一片诗歌的花海,古风吹拂,浪花追打着浪花,香飘悠远……
唐代汝州子城州衙大花园中有一座望嵩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巍峨壮观,登上重楼可远眺中岳嵩山,故名望嵩楼,也即汝州郡楼。望嵩楼是中州名楼,不知吸引了历代的多少文人雅士登临赋诗抒怀,留下了千古绝唱。“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益两登望嵩楼,写下了代表作之一的《上汝州郡楼》,寄社会动乱之感于个人悲欢之中,含蓄地流露出对战乱的伤感之情,颇具时代色彩。
望嵩楼名贯中州,不仅是汝州城中的名胜,而且也是汝州的标志。时任汝州刺史的大诗 人刘禹锡在《送廖参谋东游》中写道:“九陌逢君又别离,行云别鹤本无期。望嵩楼上忽相见,看过花开花落时。”登楼言志各不异。如果说刘禹锡的《送廖参谋东游》诗表达了与友人相会的喜悦和离别的伤感,那么,诗人许棠的《汝州郡楼望嵩山》则描绘出他在郡楼上看见嵩山的挺拔巍峨,同时流露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气度非凡的志向。“不共众山同,苕峣出迥异,九层高鸟外,万仞一楼中,水落难归地,云离便逐风。唯应霄汉客,绝顶路方通。”
借物言志,咏史抒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遭贬任汝州知州时写下的《望嵩楼》一诗,借咏望嵩楼所见太宝、少室山之雄姿,推遣胸中遭贬而产生的不平之气。同登望嵩楼心境各不同,张耒的《登汝州望嵩楼》描写登楼所见奇秀景色,抒发仕途失意孤芳自赏的情怀。程明德在《登望嵩楼》中写道:“望嵩楼高气氤氲,千古登封起白云。莫道前贤无过化,郏山深处是苏坟。”诗人通过描绘嵩岳奇景,进尔联想到葬于嵩岳下的苏东坡,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敬慕之情。“高人喜聚望嵩楼,芳躅于今去几秋。楼已迷烟秋泣露,读诗仍忆旧风流。”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艾穆巡抚四川,途经汝州登望嵩楼见刘禹锡题诗有感而作,高度赞扬了唐代刘禹锡送廖参谋这桩文坛盛事。明代诗 人刘觐文在任汝州知州时所作的《九日登望嵩楼》一诗,描绘重阳日山城汝州清爽的景色,抒发了思乡怀友之情,读来令人怦然心动。“九日登高四际明,山城初霁家万清。登楼爽气凌嵩岳,举酒晴霞控晋笙……”本土诗人、长篇小说《歧路灯》的作者李海观的《汝州望嵩楼》一诗,则展现登望嵩楼所见山水形胜的宏伟气势,其昂扬向上的精神充溢于字里行间。“北门独上望嵩楼,高挹长空纵远眸。左右河淮奔大海,东西华岱拱中州。地含噫气风吹穴,天作琪花石簇内。千古遗踪巢许肇,潺潺洗耳水南流。”在所有描写望嵩楼的诗斌中,宋六经的《望嵩楼斌》则出类拔萃,把望嵩楼和登楼远眺的秀美景色写得入诗入画,形象逼真。
一座望嵩楼、一座风穴寺、一泓温泉水……众多的汝州山色美景,人文景观,吸引了古今文人儒士趋之若鹜。《风穴寺诗文荟萃》一书中,就选登了唐至今100多人歌咏风穴寺的诗篇。“列子御风处,白云横今古,青岳为画屏,汝颖为门户。灵气钟神秀,天中开元圃,更有六朝僧 ,一一解伏虎。朝梵群山青,晚钟皓月午。……”“汝州名胜地,古寺白云间,路饶萦行水,桥连断续山……”一篇篇的诗文把古寺溶进了绝美的韵律之中。
汝州的每一处人文景观都是用诗赋堆砌起来的。丰富而厚重的地方历史和文化像鸟之双翼载着这些人文景观永远飞翔在历史的蓝天。
“云仗星辰转,霜冬景气和。树含温液润,山人缭垣多。丞相金钱赐,平阳王辇过。接舆来自楚,朝夕值行歌。”唐代诗人皇甫冉的《温泉即事》,描绘了天下七大著名温泉之一的汝州温泉——奇异景观和古镇的繁华气象。《三国演义》中说的是关羽在汜水关斩的华雄。虽然那段文字写得有声有色,但毕竟是小说的虚构。据《三国志·吴志》记载,华雄是被孙坚斩于汝州的阳人城(也叫阳人聚,现在的杨楼乡杨古城一带)的。唐朝诗人吕温《题阳人城》曰:“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 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弟子最先来。”在短短的28个字中,对孙坚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如金石掷地,铿锵有声,激人奋进。
苏东坡,苏辙终生与汝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苏东坡曾被任命为汝州团练副使,虽然没有到汝州上任,但一生中曾5次来汝州,他的著作中有不少关于汝州的记载。他在《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中写道:“……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涎可垂涕。力捐金帛扶栋宇,错落浮云卷新霁。使君坐啸清梦余,九叠衣纹数衿袂。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这首诗选自《东坡七集》,是公元1097年4月,苏辙知汝州,苏东坡从定州贬往惠州,绕道与弟弟相会,二人同游龙兴寺观吴壁画所作,对吴道子壁画艺术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对苏辙施缮修复艺术珍品之举表示赞赏。就是这次的汝州之行中,苏东坡告诉弟弟“即死,葬于嵩山下。”苏轼死后,苏辙将他的灵柩由常州运往汝州郏县小峨眉南麓埋葬,十一年后,苏辙也埋于此。后人又从四川找来其父苏洵的衣冠一同安葬,这便是驰名中外的“三苏坟”。
“寒烟碧草漫春秋,一谒孤患泪欲流。嵩麓阴云愁自结,汝河汹浪咽难收。指挥平博三千士,身系全唐百二州。国运未旋星已陨,令人回首慕巢由。”汝州诗人张维 新在《谒颜鲁公祠》一诗中高度评价了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一生的忠勇业绩,对其为国捐躯表示哀悼。唐宗建 中年间李希烈叛乱,袭陷汝州,威胁东都洛阳,朝廷派颜真卿赴汝州劝谕李希烈罢战。颜真卿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冒死前往,指斥奸伪,据理论争,遭李希烈杀害。后人为纪念颜真卿的忠勇,在汝州修了颜鲁公祠,世代祭奠。
人文景观处处在,诗赋佳作盖汝州。三贤书院是汝州古代一道文化的风景线。它是我国明代汝州的一个官办书院,以尊奉颜真卿、苏轼、程颢三位与汝州历史有关的贤人而命名。明朝诗人李梦阳在《送苏文学往主汝州三贤书院》一诗中写道:“邦侯敦礼聘才贤,乘客乘秋诣汝山。堂上久悬徐儒榻,门前俄报孝廉船。云山紫逻霜应峻,风穴青松晚更妍。独上高楼试回首,紫阳白鹿自江烟。”本诗是为送好友赴汝州而作的送行诗,祝愿好友在汝州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有所作为。
风景陶人醉,“三宝”喜煞人。汝瓷、汝帖、汝石谓之汝州“三宝”,自古至今歌咏者多矣。孙灏曾作《汝州三宝》诗,分别赞誉汝瓷“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汝贴“谁从灰烬拾遗珍,石烂犹存古文字。”、汝石“汝波泠泠映骨清,汝石文章五色成”……
五
汝州赏古韵,诗海传佳句。诗风、诗海、诗林、诗花、诗草……漫步汝州大地,到处是诗的呼唤。呼唤中——那山、那水、那田、那野、那林、那草、那花……无不雀跃着扑进了诗赋古韵的怀抱中。
啊,诗赋浸染的汝州,在唱响中原文化的强劲旋律中你一定会谱写出更美、更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