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宋汝窑天青窑变红斑釉印神兽纹假圈足洗
器形特征:高3cm,口径14.5CM,底宽13.5cm(图一)。
器底为假圈足,外裹足满釉支烧,五粒芝麻状支钉色白而闪黄。文献认为民窑也有少数为满釉支钉烧造,但其支钉大如绿豆瓣,而且用于碗、盘底支烧。此洗支钉细小而规整(图二1—2),与汝官窑的支钉特征相同(图三1—2)。而且器形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典雅古朴,具有汝官窑的器形特征。
纹饰特征:器底模印神兽纹,纹饰特别,应是仿唐铜镜纹饰。图案中心像一轮太阳,外围环绕大小圆点,最外层环绕六个圆圈,圈内有神兽(图三)。文献认为汝官窑器以素面无纹饰为主,以釉取胜,但少数器物有刻、印花装饰。民汝一般印刻有团菊,缠枝花和海水游鱼等(图三十七)。此洗印花精致生动,非一般仿品能达到的。
胎骨特征:在制作方面为手拉坯并经慢轮修整,
因此胎体有收缩开裂现象(图四),而仿品多注浆模印。此洗器面有“蟹爪梨皮”特征。“蟹爪”就是釉面的小洞,不是有的人认为的开片纹,《博物要览》说汝瓷釉中有“棕眼隐若蟹爪”,就己含“棕眼尤如蟹爪”之意,此洗经高倍放大可见若隐若现的“蟹爪”(图五)。“梨皮”即釉面的黑点杂质(图六)。此外,还有变形,口沿不圆匀、底心下陷的现象,而仿品则往往过于规整。
釉面特征:此洗基本色为天青,呈半乳浊状,可能是玛瑙为釉和烧成温度问题,釉在器物不同部位有不同颜色,如在洗的近底屯釉处为蕴润的天青色(图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的天青釉细颈小口瓶的圈足外壁底的屯釉状况与洗的屯釉状况相同(图八)。
第二个特征是釉内有珍珠状的玛瑙结晶体,但结晶体在器物釉中不是象气泡一样平均分布,而是有的部位有,有的则无(图九)。有的文献把这种结晶体叫作“珍珠沫”或“鱼子”,但大多数人却将这种“鱼子”误解为开片纹。此洗的玛瑙结晶体的奇特之处是呈紫红色(图十),在天青色的基础釉和窑变的玛瑙釉中的红、绿、紫色交相辉映,五彩斑斓。在《汝窑》一书就有这样描述:“尤其汝窑瓷以玛瑙入釉,更使釉色莹润,釉内闪现红斑,富有诗情画意”。第三个特征是釉面开片斜势切入釉面,尤如“蝉翼”(图十一)。第四个特征是釉面呈亚光,并有玉石的质感。
由于玛瑙釉较容易被侵蚀的原故,釉面土侵严重,并有洗刮不掉的土锈痕(图十二)。此洗的釉色在官汝中较少见,比较接近台北故官博物院藏的“天青窑变米色三牺尊”的釉色。此冼釉色不是纯天青或粉青,因而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在汝窑系,釉色多达10种以上(图三十五)
图十一
十二 二、汝窑豆绿釉刻牡丹纹三足尊
器形特征:高3cm,足高4cm,口径16.8cm。口微敛,平沿方唇,微鼓腹。底装三兽足并圈足,这种兽足加圈足的尊、炉在汝窑、哥窑、龙泉窑都有烧制(图十三1-3)。圈足的镟削特征与同时期汝窑器的特征相同(图十四)。
胎骨特征:胎骨厚重,胎色呈灰黄色,与出土汝窑残片的胎色一致(图十五),胎体结密,是手拉坯制作。至于汝窑瓷的胎质特征,文献都说是“香灰色”,但至于什么颜色才是“香灰色”,在文字上或照片上从来没有人作过认真的研究界定。笔者认为“香灰色”是个模糊的概念,因为香灰的颜色是决定于制作香的材料,因此香灰色也有多种不同的颜色。同理,从笔者收藏的汝窑系瓷片来看,汝瓷的胎也有多种颜色(图三十六),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汝窑》一书中所登载的汝窑瓷胎质照片,其胎的颜色也是多样的,但都是以灰黄色为主(图十六)。
图十六
釉面特征:釉色为豆绿色,釉面不平,汁水莹厚,细腻润滑,光亮而不刺日,此尊釉面的光亮蕴润程度,其他瓷器是不可比的。釉面开蝉翼片,釉内有玛瑙状结晶体,正如《汝窑》书中描述的:“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釉中气泡周围闪现出的玛瑙结晶体呈珍珠状亮点,恰似星辰闪烁,是与其他器迥然不同的特征”(图十七)。而没有玛瑙结晶体的地方的气泡也大而疏朗(图十八),这是汝瓷的明显特征。此尊釉面玻璃质感较强,汝官窑瓷也有玻璃质感较强的产品,至于此尊是否宋或金元官汝,有待进一步研究。
纹饰特征:器身刻划三朵缠枝牡丹,刻花刚劲有力,刀法粗犷,洒脱自如,线条活泼,花辨和花叶填划纹(图十九),与出土汝系残片刻花特征相同。
说明: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