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河南临汝窑口分布与装饰艺术

[日期:2010-05-12] 来源:藏宝阁  作者: [字体: ]

河南临汝窑口分布与装饰艺术

汝窑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钧(河南禹州)、官(河南开封)、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汝窑因产自汝州而得名。南宋时就已“近尤难得”,成为稀世珍品。汝窑既采用了定窑印花技术,也受到陕西铜川耀州窑的影响,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汝窑产品胎质坚硬,釉色莹润,晶莹亮丽、汁水莹泽。

 

汝窑分两部分组成,一为宫廷烧制御用品称为汝官窑;一为广大民间生产生活日用品,称为民窑。为了便于区分,学术界习惯于把前者统称为汝窑或汝官窑,而把后者则称作为“临汝窑”,汝官窑是在临汝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据文献记载:北宋晚期,官府认为“定器有芒不堪用,则改命汝州烧造青瓷器。”把原汝州地区的临汝窑改为官窑,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品。现就临汝窑的烧造历史,窑口分布,烧制工艺及其装饰艺术等简述如下,就教于诸方家。

 

临汝窑的烧造历史

 

汝窑因地处汝州而得名,汝州位于嵩山和伏牛山相间的丘陵地带。605年,隋炀帝大业初,始建汝州。历史上河南瓷业兴旺,因此各地窑口,对汝窑的创烧均有积极的影响。如北魏的洛京窑,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安阳相州窑,巩县铁匠炉窑以及鲁山段店窑等,均已成功地烧制出质量较好的青釉瓷器。鲁山段店窑在初唐创烧的“鲁山花瓷”,其制瓷工艺技术对汝州地区及其临近的各窑,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过盛唐时期瓷业的勃兴和五代后周创办柴窑,为汝窑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到了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更促进了河南地区的陶瓷的发展。以至群窑四起,竞相争辉。汝窑的独具风格的刻、印花卉的青瓷,从北宋初年即已问世。

 

由于临汝窑烧制的瓷器运用铁的还原恰到好处,使制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历经沧桑而不衰。到了北宋晚期,由于临汝窑名声大振,更富于装饰,所以各地窑口又竞相仿制,不仅为民间青睐,更受到宫廷的赞赏与宠爱,并把原为民间烧制日用生活器皿的宝丰清凉寺窑垄断为官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器。

 

北宋末年,宋室南迁,由于战乱,窑场一度荒废。但战乱之后的窑场,除官窑窑毁停烧,而为民间生产日用器皿的各地窑口,很快得以恢复,所以金元以来,各窑仍继续生产。然已达不到宋代之传统瓷艺,装饰简单,釉色单调,多数呈现葱翠青之单一色调,元末已到尾声,到了明代已被其他品种所取代。

 

临汝窑的窑口分布

 

汝窑除汝官窑已在宝丰清凉寺村找到,其他民窑的分布,则遍于临汝四乡。据考古调查,在原临汝县(今汝州市)境,共发现40余处烧制刻、印花卉的青瓷窑址,最具代表性的要属临汝严和店窑。

 

该窑址位于临汝县西南蟒川乡严和店村北处,距县城7.5公里。地势北高南低,西北和北部依山坡丘岭,南临蟒川河。小北沟水流贯穿址中部。南行注入蟒川河,仅在河北台地上窑场面积即达80000多平方米。若与村南轧花沟窑以及村南仅隔河相望的大堰头窑址相连接,窑场规模十分可观,三窑场隔河相望,遥相呼应。严和店原意为从山里外运山货与瓷器的验货关口,久之按当地谐音则传为“严和店”了。据考古调查资料获知,仅河南地区宋代以来,烧制临汝窑印花青瓷的窑口主要有:新安城关窑,宜阳锦屏山窑,鲁山段店窑,内乡大窑店窑,宝丰清凉寺窑、韩庄窑、上李窑,禹县钧台窑,登封曲河窑、郑庄窑、李家门窑、冶窑,许昌五楼村窑,焦作李封窑,鹤壁集窑及其安阳善应窑等,其中尤以临汝严和店窑、唐沟窑、斑庄窑、新安城关窑、宜阳锦屏山窑、禹县钧台窑、鲁山段店窑及其内乡大窑店窑为著名。各窑往往创立牌号,如碗常以姓氏为标记,以招睐顾客,而一旦成为名牌,各窑又竞相仿制。如“吴”姓碗铭,在临汝、宜阳、新安窑皆有之。“同”字在宜阳、新安窑共存。另外临汝窑的“童”字,宜阳窑的“吉”、“和”、“思”、“划”字,新安窑的“杨”、“张”姓,以及内乡大窑店窑的“田”字等众多的姓氏的出现,反映了名窑口之间为打开销路,出现了激烈的商品竞争。使这一优良瓷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中原大地盛极一时的品种之一。

 

临汝窑的烧制工艺

 

临汝窑以烧青瓷著称,特别在青色釉方面,铁的还原已至完美阶段,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乃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临汝窑的烧制则采用还原焰烧成。为了运用还原气氛,窑炉的构造也多以马蹄形的倒焰窑,其基本结构分窑门、火膛、窑床、吸火孔、烟室等。当时的鼓风多利用自然风向,一般窑门向南方。火膛(即火池)呈半圆形。火膛底部向下凹陷,而低于窑床;窑床在火膛后侧,一般呈长方形;窑床后壁下侧设有若干吸火孔,窑墙后壁设两个长方形烟室,向上形成烟囱,通向地面。也有的窑室后壁底部设有三个烟囱口,通过后壁,两侧烟囱向中间合拢后通向地面。这种典型的倒焰窑,更适合还原气氛,对于汝青瓷铁的还原气氛恰到好处,就能出现釉面碧绿,光亮莹润的效果。根据窑炉的构造特点,多采用就地下挖,利用地下土矿作窑壁更便于保温,燃料也多采用木材,这样更便于控制烧成的还原气氛。

 

瓷器的成型也多用于拉坯成型,少数耳、把或附加装饰构件则采用堆贴,模印制作,构成了造型的古朴庄重,又富于装饰艺术之美。如双耳三足炉、带环瓶、尊等,均需要配以堆贴、模印甚至捏塑等手法,以达到完美的结合,使之成为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

 

临汝窑主要生产广大民间日常生活的实用品,坚固耐用,价格低廉,釉色玉润,富于装饰,赢得广泛信誉。早期青瓷多素面,到了中晚期,刻、划、印及堆、塑、镂孔技法兼施。有的以线条流畅,工艺精细而著称;有的以构图严谨,图案丰富而取胜。

 

临汝窑的艺术风格

 

临汝窑的豆绿釉别具风采,具有青雅素净,质美蕴蓄之特点。既有柔和淡雅的粉青,又有海水碧玉般的豆绿,还有青翠似玉的葱绿、艾青等。同时还有一种奇特别致的茶叶末色及绿釉飞红挂彩。其天蓝釉是一种蓝色的乳光釉,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一般美丽,天蓝釉又分深蓝、灰蓝、淡蓝等。光泽如莹光般幽雅。而月白釉,更是滋润纯正,晶莹明丽,质地如玉,蕴润含蓄,并具有沉静、典雅的特殊风韵。器表的装饰富有艺术魅力,其风格图案独具风采,一般的花卉与造型、釉色相衬托,具有造型精,釉色美,图案富丽清新之特点。

 

宝丰窑以其纹饰清晰,线条细而圆润有其较高的艺术效果。构图严谨,图案规范,花卉多为缠枝或折枝菊花,还有团花、月季花、牡丹花、鸡冠花、莲花、梅花、牵牛花等。尤其雕刻工艺更别具一格。其中的瓶类,满身刻花与篦划并施,纹饰生动有力,主体突出,纹饰富有立体感,反映了宝丰窑的制瓷工艺水平。

 

宜阳窑除了釉层肥厚,釉色多样外,更富于刻、印花卉装饰,其分为缠枝花卉、折枝花卉、交枝花卉、团菊纹、莲瓣纹等,做工精细,纹饰流畅,形象生动,自然大方,具有较高的艺术。

 

内乡大窑店窑的装饰大部分为凸起阳纹,纹饰题材分缠枝花卉、折枝花卉、交枝花卉和团花纹。另有海水纹,水浪中以游鱼、海螺、荷叶衬托,线条流利生动,图案优美大方。

 

禹县钧台窑的刻花工艺技高一筹。特别有一种鼓形的粉妆盒,器表和盖面刻有菊花图案,在上下扣合的边沿出现有鼓钉纹,予以点缀,更显得造型别致,图案清新。

 

新安城关窑也比较注重器表的装饰,由刻花,划花到印花。由缠枝、折枝和交枝花卉发展到鸳鸯戏莲和海水游鱼。或海螺浮于水浪之中,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临汝严和店窑,其花卉装饰更为讲究,不仅制作精细,图案性强,而且取材广泛,多为民间喜闻乐见,颇受民间欢迎。主要图案有:白莲出水、婴儿戏水、牡丹莲花、缠枝菊花、折枝牡丹以及团菊纹等。

 

各窑的装饰艺术,因时代的早晚,其技法和图案有所区别。北宋早期,产品造型简单,也不太注重装饰,有的仅将碗、盘器皿用凸线纹分为六等分,或用刀刻成直线纹,或刻以简单的花纹。到了中期,刻花盛行,图案多样,常刻有菊花盛开、海棠齐放、牡丹斗艳、兰花牡丹等,划花中出现巨龙腾飞、兰草牡丹、千层蓬莲、团花怒放、兰花招展、荷花盛开、独菊斗艳。到了北宋晚期,则以印花取而代之,图案也更加丰富,主要有:菊花波纹、群莲斗艳、团菊牡丹、白莲出水、千层秋菊、缠枝海棠、缠枝忍冬、海水游鱼、鱼鸭游戏等,内容丰富,品类齐全,设计精巧,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结语

 

综上所述,汝窑在继北方相州窑之后,既发挥了隋唐釉下刻、划、堆、贴工艺传统,又接受了南方越窑的釉色,运用了定窑的印花技术,还受到鲁山段店窑及陕西铜川耀州窑的影响,采用了各窑先进的技法,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独特风格,使之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的窑口之一,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微信扫码

咨询电话

0375-697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