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现代人的中国茶文化

[日期:2011-08-17] 来源:淘茶网  作者:六月雪 [字体: ]

  有人说:茶文化属于农耕文明,与现代化格格不入。我以为此论大谬。在我看来,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不但不会消亡,相反,还会发扬光大,为什么?因为茶无论作为一种饮品,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刚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所缺乏的。谓予不信,请闻其详——

  其一,茶是沟通最高端的精英文化与最基层的民间文化的一座桥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说法,叫做琴棋书画诗酒茶,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七种修养,属精英文化的至高境界,其中有茶;在中国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叫做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老百姓过日子的开门七件事,其中也有茶。茶在两种文化层面里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唯一的,因此也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茶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扮演着沟通高雅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特殊角色,它能使文人们多几分民间情怀,也可使百姓们多几分文人情趣。这实在是一个很可爱的角色。

  其二,茶是抚慰人们心灵的清新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处于极度紧张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人们变得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冷漠。在这种情势之下,以茶会友、客来敬茶等传统民风,便显现出特殊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往往内心浮躁,充满欲望,当此之际,一杯清茶正可以清心醒脑,涤除烦燥,使心情恢复平静。可以说,茶是最适宜现代人的时代饮品,它可以使许多现代人的现代病不治而愈。

  其三,茶是世俗生活与宗教境界之间的中介体。佛教与茶的关系堪称水乳,古来素有茶禅一味之说。茶禅如何一味?首先是渊源有自。茶之兴,得益于禅。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可见,茶的驱除困魔的功效,恰好为禅家所利用。而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又多产好茶,近水楼台,茶为禅用,也是顺理成章。但是,光有渊源还不够,茶禅之所以能够一味,还有更深的禅机。禅宗讲究顿悟,顿悟强调的是当下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恰恰就在这一点上,禅与茶神合了。想想看,茶的滋味,谁能准确地描述出来?

  恐怕是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体验。这,不就是禅理吗?所以,禅宗常说一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你手捧茶杯,欣赏着一片片翩然下坠的茶芽,品味着集香甜苦涩诸多味道于一身的茶汁,体验着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境时,你是不是也能感受到一种虚融淡泊的心情呢?那或许就是茶禅一味的真谛吧?

  本来,茶是属于凡人的,却被赋予如此浓重的宗教色彩。我相信,在现代社会,恐怕再也找不到像茶这样具有宗教特性的神奇的物质了。

  其四,茶是通往诗化生活的重要媒介。现代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最大缺失,是使我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远离绿色,远离诗意。现代都市把市民分隔在一个个钢筋水泥所建造的笼子里,割断了人类与山水田园的联系;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也只能是促使人们想出越来越多的点子向大自然索取,向人类自身索取,致使人们同机器越来越亲密,同计算机越来越亲密,却与我们生存其间的大自然、与我们的同类越来越疏远。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我们追求现代化,就是为了换来人与人心隔壁垒,越来越像机器一样单调、呆板吗?这种情况已经引起西方许多智者的担忧。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就此提出一个有名的命题,叫做人需要诗意的安居。这成了许多发达国家的人们一心追求的理想境界。今天,中国各地(包括台港澳)茶文化的勃兴,恰好反映了中国人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和社会的急剧转型,迫切需要以某种具有示范作用和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来平衡民族的心态,净化和静化人们的心灵。这个文化符号,可以是中国书画、可以是气功、可以是京剧,但是,我认为最广泛和最典型的,莫过于茶——茶是最容易诱发诗意的精灵,它与诗歌、音乐、书法、绘画等等艺术形式自古就是相通的,无论哪种艺术形式与茶融合,都可以平添几分诗意,使人脱俗近雅。

  其五,茶是东方伦理和东方哲学的集中体现。中华文化非常重视将伦理道德渗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而茶恰恰充当了这样的中介。日本茶道讲究清、静、和、寂;台湾的紫藤茶艺讲究正、静、清、圆;中国茶学大师庄晚芳教授提出的中国茶德讲究廉、美、和、静”……这些精辟的概括,无不体现了东方人在茶身上所寄托的理想境界。它们是茶德,是伦理,同时也是哲学。周渝先生曾提出中国茶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而耐人寻味的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临终之前口述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所作出的最大贡献,他说: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天人合一”——引者注)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并强调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钱先生的这段话被中外学术界称为他的文化遗嘱。我在这里并不想把茶文化抬举到不适当的高度,但是,在体现天人合一这一点上,茶的确是达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层次。

  现代人如果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以上五点,自然会做出自己的一个理性选择,那就是如当年赵州和尚所倡言的:吃茶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汝窑茶具  茶具  茶器  茶情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微信扫码

咨询电话

0375-697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