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传统陶瓷造型的象征性及其在创作中的应用

[日期:2018-03-04] 来源:中陶网  作者:唐克石 [字体: ]

      在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中,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是哲人、哲匠和艺术家等广为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周易·系辞》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像以尽意’。”又言“是故《易》者,象也”。据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谈,《周易》的取象记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共八种。可以说在《易经》中,处处包含着丰富的象征性,包含着深刻文化心理学的意义。象征是《周易》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是前人研究《周易》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以《易》象解释经文,两千来一直是《易》学长河中的一只主流。唐明邦先生在《周易评注》中更是进一步说到“这一卓越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以及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气功、医学等科目理论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中国哲学大师牟宗山先生对中国古代的术数预测也提出这样的看法:(1)象征的自感而非机械的推断。(2)机械性甚弱全无定准,全靠心智之明与感觉之锐。(3)方法之疏朗而无关重要,故技也可近乎于道。
    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因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何指心呢?从大量禅宗公案及禅诗等,可以发现它们也多是通过鲜明可感的形象来表征“不可说”的本心。通过象征表现手段来达到使人“见性成佛”的目的。
    此外在中国古代的画诀、书论、画论,来自人物品藻等都广泛使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传述和传播。(下面创作部分的“对映”处有具体实例)
    对中国传统陶瓷造型的“完整感觉”进行直观感受和整体把握,不难发现中国传统陶瓷造型特具有很强的象征性。“陶瓷造型的基本概念是在一定的创造观念和意图支配下,有目的的利用某种陶瓷工艺材料,运用一定的工艺加工技术,通过对形体、空间、构件等形式的确定和处理,创作出有一定用途和意味的器物形态和样式。”(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这种通过器物形态和样式所表现出来的“意味”,是无法定量分析出来的,要从对陶瓷造型“形态的直观感受”和“完成感觉”即“象征的自感而非机械的推断”中产生出来的,“是具体的器物造型外延”,因此更具有抽象性。英国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也曾说“作为一种艺术媒介,陶瓷必然是一个明智的精神气质的表现。凭借陶瓷,我们便能对一个国家的艺术,即感情艺术”。我们便能对一个国家的艺术,即情感艺术,做出评价……陶瓷在本质上是一门最抽象的造型艺术。”抽象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性黑格尔认为“象征把外界存在的某种具体的事物,当作标记或符号,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内容,即意蕴.”陶瓷艺术通过造型表现传达了特定的象征性意蕴。但对于“象征”,就象“以手指月,而指非月”,掌握谜底的关键常常是弦外之音或是破格之处。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陶瓷造型的象征意蕴:首先,传统陶瓷器物各部分的名称“口、颈、肩、腹、足”,如同在描写一个人体。这本身就会给人一个感觉:一件器物亦如一个人。《世说新语》中对人物品藻时,用自然物来象征某人独有的特征和气质。反之亦然,传统陶瓷造型亦具有某种特定人物的象征性。下面以五个例子来说明:
    1、对映“中国传统民间画诀”来看一件唐代陶鼎的造型。
武士无脖颈,秀女削肩膀。
文士一颗钉,武士势如弓。
威风杀气是武将,
舒展大气是文官。
窈窕秀气是少女,
活泼稚气是顽童。
    一一中国传统民间画诀

这件唐代陶鼎的造型:宽口、短颈、厚肩、挺胸、鼓腹、实足,强劲有力,霸气十足,俨然一副大将军的造像。
    2、对映《世说新语》中人物品藻来看南北朝时期典型青瓷造型及宋代青瓷瓶造型的象征性。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
    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王戎曰:  “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王公目太尉:  “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世说新语》南北朝时期的这件青瓷造型:
    端冠、长颈、实肩、大肚、平足,舒展大气,落落大方,如同在朝为官的宰相。
    宋朝龙泉窑青瓷瓶的造型:侈口、超长的颈、优雅、文气的肩和腹、高足,超脱旷达、恬淡自适、仙风道骨,如同一位成仙、得道的道士。
    3、对映《书论》来看另两件传统造型
[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撇]陆断犀象。[折]百钧弩发。[竖]万岁枯藤。
[捺]崩浪雷奔。[横折弯钩]劲弩筋节。
                                                         一一卫铄《笔阵图》
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一一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这一个宋代青瓷香盒的造型,如同一位窈(文雅、娴静)、窕(性感)、淑(善良)女。
侈口、鼓腹、敛足的原始陶盆,如同一位已婚的妇女。
以上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试分析了五件传统陶瓷造型的象征性含义。通过对器物造型的分析和对书论、画诀、人物品藻、易经等的对映和比照,我们对“象征意味”还可以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那就是“象征”主要来自直感思维和顿悟思维。(钱学森在《思维科学》中谈到人类思维有三种: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在直感和顿悟思维下产生的象征性表现手段,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就以我的几件陶艺创作作品为实例,来进一步探讨这一课题:
一、《渔父》
    在屈原《楚辞》、《庄子》以及姜太公等的文学作品及民间故事里“渔父”形象,是避世埋名的隐士,并非真的是靠捕鱼为生的打鱼人。这样的隐士,在《论语》中记载的有接舆、长沮、桀溺、荷莜丈人等,“他们畏世远遁,洁身自保,或躬耕田野,或僻居山林,原不必仅限于以渔为业。不过,垂钓必临水畔,不仅景色优美,情调亦复闲淡,确乎倍加令人神往。”  (郭杰: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轫之作一一《读楚辞<渔夫>》到了庄子,他从道家的观点出发,将“渔父”与自然之道合为一体,从而赋予了“渔父”以超脱旷达、恬淡自适的文化内涵,更使“渔父”定格为隐逸的象征,甚至成了被“神化”了的“智者”、“高人”。
对这个人物,我用以下的方式来诠释和表达。中间部分造型的原型来自宋代一件龙泉青瓷瓶(道士瓶)。长长的身及微显的弦纹,下面部分如盘起的双腿。整个造型如同渔父在盘腿而钓,气定神闲,俨如一位修为极高的隐士、大修行者。其“蓑衣”在造型、肌理上的处理,给人一种宗教性的气氛,如果外面再加一个拱形,则更烘托出了“渔父”这一个神话了的“隐士”的神秘气氛和特殊气质。
二、《五行》
    五行“木、火、土、金、水”本身就具有许多的象征含义,如五脏、六腑、五声、五色、五官、五神、五方等。这件作品的创作更多的考虑是五色、五神、五方等:
东南中西北
绿红黄白黑
青龙、白虎、黄帝、朱雀、玄武
玄武(北方水神)是一种由龟和蛇(应龙)组合成的一种灵物。二者是大禹治水时的两个功臣。
龟一一稳健持重、不苟言笑、憨厚、老实。
蛇一一机智、灵巧、活泼、滑稽并爱开玩笑。
在整体造型设计上以龟的敦厚、老实、憨憨的感觉为主,在口部和足作了轻巧、滑稽等的处理,以能尽量结合二者的性格和气质。
五行中黄帝为土德居中。因此用黄色的“钵”来象征他的地位和存在。
其它也是尽量将器物的造型与各个神的故事所体现的独特的性格、气质等相结合。
                        三、《锦瑟》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难解的一首诗,清代诗人王士帧也说:“一篇锦瑟解人难。”这首诗具有超越诠释学的穿透与征服力量,千百年来它既晦涩,又家喻户晓,一直在激发人们欣赏、研究、探究的兴趣,在它那七宝楼台,光怪陆离的大厦中,人们不断发现它的新意。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诠释《锦瑟》的文章多达一百五十余篇,而且还不断有人在进行新的探索。这首诗通过运用比喻、象征和典故等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多层次的朦胧境界与浓重的怅惘感伤的情思。

运用陶瓷材料对这首诗进行创作,象征性的手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下面的这件作品是我的又一次象征性陶艺创作的尝试:
一片淡黄色的装饰性云朵一一红艳的唇一一淡黄色圆钵那细细的、不断的弦纹一一以及暧昧的光线一一深蓝色的带弦纹的大盘。这些组件通过一定方式的组合、构成,在整体的感觉上隐晦地、暧昧地、象征地传达了作者对这首诗的体味、感悟和理解。
对于象征性的理解和认识,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荣格指出“象征之所以难以解释,因为他始终闪避着‘这意味着那’这样一种对应的关系。举例来说,‘公牛’可以是心理能量的象征,这一象征也许也表现和代表了富于攻击性的男性性欲。但它同样也可能表现和代表的是某位神灵所具有的那种巨大而可怕的‘男性创造力’。在后一种意义上,他已经具有了神话学的含义。”象征的多义性、无意识性、不确定性和适用性等始终扑朔迷离,难以精确地认识和理解,但通过静心、体悟、品悟,还是能从整体上感觉到她的性格和气质。我对这一课题也只是初步的探索阶段,希望这篇论文的发表,能引发更多人对于中国传统陶瓷造型乃至其他艺术的象征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促进对中国传统的艺术与文化进行不断的反思。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陶瓷造型艺术  工艺美术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微信扫码

咨询电话

0375-697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