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仿品扰乱汝窑市场

[日期:2009-03-06] 来源:《艺术市场》2007年第2期  作者:纪泽 [字体: ]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代汝官窑真正为皇室烧制瓷器的时间较短,大约在40年左右,因此汝官窑在史书中的记载并不多,目前关于汝官窑的记载多来自于两本书。南宋《坦斋笔衡》称:“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南宋周辉《清波杂志》则记有“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惟供御拣退,方可出卖”等记载。
  汝瓷的胎质大多呈香灰色,釉色呈淡天青色。并注重釉色的典雅并以开片为美,不讲究刻划花装饰,个别器物仅仅只装饰一道或几道弦纹。造型大多模仿古代青铜器的样式烧造,古朴而端重。而且汝瓷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盘、碗、洗等均采用裹足满釉支烧的方法,在器物的底部往往都留有芝麻大小的支钉烧痕迹。宋人以素雅为美,不喜太多的装饰,因此汝瓷成为宋代皇室用瓷的典范。宋廷南迁之后,在杭州一带设立的官窑也多仿汝窑的特点,可见汝窑器的地位之高。
  长期以来,众多研究中国陶瓷史的专家都致力于为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器找到“娘家”,不少专家因汝窑带有一个“汝”字,因此在探寻汝窑窑址时,仅将目光盯在汝州市内。后来考古工作者在汝窑中心区位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一带(此地在北宋代属汝州管辖)出土了大量烧瓷遗迹、遗物,从而解开了汝窑烧造地之谜,但其究竟是御用窑还是民窑场仍存在争议,烧造时间仍然是一团疑云。
  古今称颂的汝瓷一般指北宋晚期哲宗元元年汝窑始奉宫中之命烧制的淡天青釉瓷,当然,在奉命烧制淡天青汝瓷之前,汝州当地就已经有了窑场,烧制一些民用白瓷和青瓷,奉烧汝窑是在其基础上兴建起来的,但这些民汝瓷多模仿耀州窑青瓷,并未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宝丰县清凉寺发现之后,1999年以来,汝州市区主干道东边的张公巷发现这里也有一处产品风格与汝瓷相近的窑址,并发现了宋元时期的青瓷器和窑址,在一个灰坑内出土了能复原的青釉瓷器44件。张公巷窑遗址出土残器不多,能与之呼应的传世品并不多,其中上海博物馆藏有4片与之类同的青瓷残片,目前可以断定是一样的。张公巷出土的汝窑器与传世汝窑器区别之一是胎色灰白,比后者浅、白;二是前者釉比后者釉要淡,个别略深;三是后者绝大多数为裹足支钉烧,张公巷绝大多数是足底无釉,为垫烧而成;四是后者为芝麻钉痕,张公巷绝大多数为小米钉,圆形、白色。但无论从工艺、釉色还是从规格上看,张公巷汝窑窑址都不是一般的窑址,许多专家更一致认为此窑址很有可能是人们寻找多年的“北宋官窑”。 随着汝州地区其他窑址的发现,离解开汝窑之谜也越来越近了。

  汝瓷仿品层出,残件亦可收藏
  在汝州地区的窑址中虽然出土了大批的汝窑残器,可惜的是完整的汝窑器却并不多。许多残器由于保护不利也随之流入到古董市场之中。在张公巷窑刚发现后不久,在汝州市的古玩店随处即可购得汝窑残片。在当时汝窑残片的价位并不高,这些残片以极快的速度流散到全国各地的收藏者手中。但是,汝州地区的窑口大多烧制青瓷,属于耀州窑系,且各窑烧制青瓷的风格很像,不加细辨极易混淆。汝窑器与钧瓷也不易分辨,许多特征在两地瓷窑都有,故古玩行有“钧汝不分”之说。再者,汝窑所烧汝瓷的釉色比较多,色调并不固定,鉴别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这批分流到全国各地的“汝瓷”残片中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临汝窑或钧窑的残片,甚至是其他窑口的残片。
  官汝窑烧制的时间较短,烧制的官汝瓷数量有限,且全部用于宫廷使用,极少流入民间(不合格者全部打碎,防止流入民间,这从清凉寺汝窑遗址旁的残片中即可得知),因此,在民间流传下来的官汝器极少,且流传有绪。而汝窑在成为官汝窑之前早已生产,但那时主要用于民用,所烧产品较为粗糙,烧造时间较长,在此时期内,大量的民汝器流入民间市场,但由于年代久远,流传下来的民汝器虽有,但并不多见。因此,鉴于此,在民间收藏中有“收藏青瓷千片,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汝瓷在民间收藏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据目前资料统计,汝窑器的存世量十分有限,目前已经确认了的汝窑传世品仅有60余件,北京故宫存放17件、台北故宫存放23件、上海博物馆8件,流失英国、美国、日本的汝瓷传世品不会超过10件。而由于汝窑器的独特性和艺术性决定了其受到艺术界的推崇,许多国际大藏家都以收藏有一件汝窑器为荣,但多未能如愿,这更使汝窑器的市场价位暴涨。在巨大利益的诱感下,自然会促使仿制业的产生。汝窑器的仿制古已有之,在清三代,在景德镇已有仿汝窑器出现,但当时多以仿汝窑瓷的釉色为多,雍正、乾隆朝的仿汝釉器物的釉色与宋汝的釉色已很接近了。解放后,早在清凉寺窑址发现之前,在汝州地区已出真正的汝窑器的仿制,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年内,大批此时期的“汝窑器”流入民间,乃至海外,现在许多此时期所仿的汝瓷又重新“回流”回来,进入古玩市场,迷惑性较大。清凉寺、张公巷等汝窑窑址发现以后,当地的考古工作者从出土现场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更高层次的汝窑仿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近十年内,汝州地区的汝窑器的仿制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大量的汝窑仿器流入市场,在各地的古玩市场中随处可见仿制的汝窑器,许多仿品已达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鉴于汝窑的艺术价值之高,名气之大,许多收藏家希望在古玩市场中捡到汝瓷之漏,这正中汝窑作伪者之下怀。在多次吃药之后,许多收藏家对汝窑器有了更理智的认识,从而转为收藏汝窑瓷片。瓷片是瓷器学习的最佳手段,然而作伪者投其所好,将新仿的“汝窑器”砸碎,碎片再以出土的汝瓷瓷片卖出,从而牟取暴利。

  汝窑真品难现,拍卖场上仿品搅局
  由于汝窑瓷器流传途径单一,而出土器不可上拍且多为残器,因此,汝窑器在拍卖场上难得一见。从目前的拍卖资料上看,到目前为止,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巨头还没有汝窑重器上拍。然而在内地的拍卖中,所谓的“汝窑器”却时常能够见到,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拍卖公司中出现。许多拍卖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多将汝州临汝窑的器物当作汝窑器上拍,从而混淆视听,牟取暴利。某些拍卖公司更是当新仿汝窑器直接放入拍卖场中进行拍卖,而且估价较高,此类拍品往往伴随着炒作出现。在2006年的春拍中,北京某拍卖公司曾上拍一件所谓的北宋汝窑瓶,整个拍卖过程透出一个“怪”字。首先从器型、釉色上都与北宋时的古瓷器型相差甚远,可谓“怪”器;其次,此拍品估价500-10,000万元,单从估价上看就觉得此拍品的价格较为古怪,怎么会有一件拍品的估价范围如此之大;再次,此拍品在拍卖时并没有出现激烈的加价,在十余个回合之后,立即从500万元升至1亿元以上,最终此“汝窑器”竟以1.6亿元成交,成交价上的古怪让古玩行大吃一惊;随后,此条“新闻”竟在央视新闻中出现,让整个古玩市场十分意外,也成为2006年最为意外的一件拍品。
  大量汝窑仿品在拍卖中出现,扰乱了拍场秩序,使许多卖家对汝瓷产生误解,但更加重了汝瓷的神秘之感。出现类似拍品的拍卖公司还有很多,在此种意外拍卖背后,许多学术专家纷纷走穴,在拍卖公司中“友情出演”,不在其业务范围内的拍品竟也敢鉴定,最终许多不能上拍的拍品走入了拍卖场,特别是像汝窑器这类高古瓷。汝窑仿品进入拍卖市场往往定价极高,如果买家在投资时出现失误,损失极大。因此,在拍卖公司竞买像汝窑器这类的高古瓷时一定要确定其真伪性,因为拍品的真伪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成功与否。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微信扫码

咨询电话

0375-697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