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河南汝官窑的概述

[日期:2009-03-06] 来源:中国收藏网  作者: [字体: ]

 汝窑概说 

    一.汝官窑的发现

 

    汝窑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汝窑向来以产青瓷著称,南宋时就有“近尤难得”的记载(1)。汝窑的主要特征是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取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汝窑产品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含玛瑙未,其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往往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誊(teng)。釉层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磬。釉面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另外有印花或刻划花。划出的云山禽鸟、海水游鱼和各种缠枝、折枝、团菊和菊瓣花卉图案,刻花风格比较犀利而有锋芒。

 

    汝窑在青色釉方面已日臻(zhen)完善,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汝瓷釉内含有玛瑙,产生特殊色泽。汝瓷的烧制,是以小支钉满釉支烧,瓷艺精良,在当时的各个窑口,曾有“汝窑为魁”(2)之称。然而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官窑”窑址究竟在何处?是多年来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古代瓷窑多以地命名,所以汝窑当在汝州境内,半个世纪以来,曾先后在汝州市(原临汝县境)范围内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发现了40多处古窑址(3),有的规模较大,遗存十分丰富,有的瓷艺精良,釉色俱佳,与宫廷御用传世品十分相近。但在上述窑址中却无法断定其汝官窑口。

 

    汝州市博物馆(其前身为临汝县文化馆)历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各部门的支持下,收藏了大批珍贵的汝瓷标本(4),有的属于典型的宫廷御用汝瓷,制作讲究,釉色莹润,视如碧玉,扣声如磬,器表开片密布,底有细小支钉痕;有的显然属于民用汝瓷,器表富于装饰,刻、划或印有各种花卉图案,制作比较精细,釉色纯正滋润,造型丰富,美观实用,应属民窑上乘之作,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品,虽不能全部断定其确切的窑口,但仍不愧为汝窑的精良产品,对研究汝瓷的发展及种类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宝丰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历年来对文物工作十分重视,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对全县的古瓷窑遗址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登记,并给韩庄窑(5)、魏庄窑(6)、上李窑(7)、张八桥白瓷窑址(8)建立了档案,对清凉寺窑址(9)经过反复勘察,收集了大量标本,特别是从当地群众保存的瓷器中,发现了与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特征完全相同的瓷盘,从而为寻找汝官窑口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10)

 

    1987年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的清凉寺(宋代时均归汝州管辖)找到了为宫廷烧制御用汝瓷的窑址(11),不仅产品丰富,而且烧造技术精良,从发掘出土的部分标本看,与宫廷御用的传世品也完全一致。胎质细腻,呈香灰色,釉层光亮莹润,釉含玛瑙,呈现天青、天蓝和粉青等色,釉内开片呈鱼鳞状,釉中细小沙眼呈芝麻花,视如碧玉。碗、盘、洗类多外裹足,满釉支烧。经过考古钻探与发掘,该窑址产品极其丰富,既烧制宫廷御用汝瓷,又生产天目瓷、宋三彩、白地黑花、白釉加绿彩、钧瓷、珍珠地划花、及其刻、印花图案的民用汝瓷等。窑场规模可观,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间窑口密布,瓷片、窑具堆积如丘。当地至今流传有“清凉寺到段店(鲁山县境),一天进万贯”的谚语,真实的反映了宋代当地瓷业繁荣昌盛之口碑。更值得庆幸的是在清凉寺窑址的附近发现了蕴藏量丰富的玛瑙矿,至今遗留有古代人工开矿的巷道,地面上散乱的红、黄、蓝、白、绿五色玛瑙石依稀可见,这对判断清凉寺为北宋烧制宫廷用瓷的汝官窑口,无疑又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的发现,是陶瓷考古史上和古陶瓷研究领域里的新的重大突破,它使半个世纪以来关于汝窑研究的历史悬案得以了结,它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特别是19893月间,在宝丰县大营镇的蛮子营村,农民起土时发现的汝瓷窖藏瓷器尤为重要(12),其造型计有:笔洗、板沿洗、碗、盘、钵、盂、瓶等共47件。其造型讲究,瓷艺精良,釉色莹润,多为满釉支钉烧造,器表有细小开片,器物注重装饰,有的外表刻有莲花、牡丹,有的在器里线刻盘龙图案,圈足一般较矮,部分为凹圈足。这些都具有五代或北宋早期的风格。

 

    根据历年来的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得的实物标本和汝州市汝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及近年来在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村新发现的汝瓷窖藏与县文化局历年来征集的瓷器珍品,就其汝窑的烧造历史,汝瓷的分期及其工艺特征,汝瓷的装饰及其艺术风格等分别加以介绍,为汝窑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一些有用的实物参考资料。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姑且把问题提出。

 

    二.汝窑的创烧及其兴衰

 

    汝窑因地处汝州而得名,汝州位于河南腹地嵩山和伏牛山相间的丘陵地带。605年,隋炀帝大业初,始建汝州。历史上河南瓷业兴旺,因此各地窑口为汝窑的创烧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如:北魏时期的洛京窑(13),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安阳相州窑(14),以及巩县隋代铁匠炉窑(15),均已成功的烧制出质量较好的青釉瓷器,以铁的还原气氛烧成之青釉,是汝瓷之本;鲁山段店窑(16),在初唐创烧的“鲁山花瓷”,其制瓷工艺技术对汝州地区及其临近各窑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经过盛唐时期瓷业的勃兴和五代后周创办柴窑,为汝窑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经过晚唐和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到了宋代,农业技术的提高,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瓷业更加昌盛。汴京(今河南开封)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更促进了河南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发展,以至群窑四起,竟相争辉。汝窑的工匠发挥了特有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具风格的刻、划和印花青瓷,从北宋初年即已问世。

 

    由于汝窑烧制的瓷器运用氧化,铁的还原恰倒好处,使制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所以历经沧桑而不衰。到了北宋晚期徽宗大观时,以定州“白瓷有芒”认为不堪用,则改为汝州青瓷器。命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制(17)。南宋人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未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由此可知,从北宋初年所创烧的汝窑青瓷器,到北宋未年则为宫廷所垄断。由于宫廷用器不计成本,而玛瑙含有铁等着色元素,能使釉色光亮莹润多变,所以改为以玛瑙为釉。汝州当地盛产玛瑙石,据宋·杜绾《云林石谱》汝州石条云:“汝州玛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澈少有纹理如刷丝”。有据《宋史·食货志》载:“政和七年(1117年)提辖京西坑冶王景文奏,汝州青岭镇(即今宝丰县大营镇)界盛产玛瑙。”这为汝瓷烧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然为宫廷垄断之汝官器产量有限,传世甚少,其产品质量及其釉色,这个时期都应是它的鼎盛时期。

 

    金、元时期,河南各地除了烧造传统的钧瓷及其磁州窑系的铁锈花、低温釉上彩等品种外,汝窑青釉制品仍继续生产,但已失去了北宋时精湛的工艺技术,釉色浑浊,器胎粗厚,造型简单,不太注重装饰,与“名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称誉已大有逊色。总之,汝窑由宋初创烧,经过演变与发展,到了北宋晚期曾一度为宫廷烧制御用品,进入黄金时期,延至金、元,虽有恢复之举,然而已达不到宋汝之传统瓷艺,技术失传,生产大降。元未已至尾声,明代则全部停烧,前后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程。其间烧造出一批精良作品,在中国青瓷史上独树一帜。

 

    三.汝瓷的分期及工艺特征

 

    根据根据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址考古发掘的层位关系及出土的实物,参照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发现的窖藏汝瓷珍品,以及汝州市汝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的工艺特征,大体可把汝瓷的烧造年限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

 

    第一期:即北宋早期,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前后历时共62年,这个时期是汝瓷的创烧阶段。其产品造型简单,不太注重装饰,但釉色比较莹润,具有汝青瓷的基本特点。

 

    第二期:即北宋中期,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至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其间62年,是汝瓷的发展时期。产品不仅造型多样,而且注重装饰效果,多见刻花纹样,碗、盘以凸线纹分成六等份,有的用刀刻成直线纹,碗心印有团菊。刻花线条流畅。此期产品釉色莹润,开片密布,在发展中独具特色。

 

    第三期:即北宋晚期,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历时39年,为汝瓷生产的鼎盛时期。正是由于汝瓷工艺精湛,技艺超群,使之其印花技法广为流传。产品享有极高声誉,因而得到北宋宫廷的赏识,从此在汝州建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汝瓷(18)。这期间大约在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共20(19)。烧制的御用品,以玛瑙为釉,出现了特殊色泽,工艺愈加精湛,产品优良。然而由于受到宫廷严格的限制,所以持续生产的时间短,产量有限,传世更少。特别是北宋徽宗政和间,在京师设窑烧造,名曰“官窑”,从此汝窑又被北宋官窑取代,直到南宋时汝官器已是“近尤难得”的稀世珍品。

 

    第四期:即金代。北宋晚期,宋金对峙,中原地区的汝窑和钧窑大都停烧,造成人亡艺绝。直到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即金熙宗皇统二年二月,宋进誓表于金,称臣割地,三月金使册封康王赵构为宋帝。从此战乱平息,至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前后历时90年。汝窑和钧窑皆为宋代名窑,自成特有风格,在此期间开始按照传统瓷艺进行恢复生产。然而由于技术南流,金人占据中原,对汝窑虽有恢复之举,但已是每况愈下。产品釉色欠佳,装饰简单,仅能烧制出一般的汝青釉制品。

 

    第五期:即元代。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89年间,为汝窑的衰落期。金、元相继大战中原,1279年战乱结束,元代继续恢复汝窑生产。然而由于战争创伤,技术失传,加上受北方蒙古族生活习俗影响,汝瓷产品胎厚粗笨,工艺欠佳。生产品种仅为简单的一般日用青釉瓷器,全部上半釉。

 

    兹将汝瓷分期与产品特征列表说明如下:

 

    汝瓷分期一览表

 

    分期 年数 器物品种与特征

 

   

 

    一期北宋早期 民窑 宋太祖建隆元年——宋真宗乾兴元年 9601022 62 造型多碗、盘器皿,有敞口凸唇或葵口,有的用凸线纹将碗盘分成六等份,器表满施豆青釉,釉层光亮莹润,装饰技法简单,系北宋早期汝瓷的基本特征。

 

    二期北宋中期 民窑 宋仁宗天圣元年——宋神宗元丰八年 10231085 62 造型有碗、盘、钵、盂,外壁刻以简单的莲瓣装饰,内壁往往刻以上下直线纹,组成辐射线。碗心印团菊,内壁刻有水藻纹,刻花协调,线条流畅。釉面开片密布。具有民窑艺术特色。

 

    三期北宋晚期 官窑 宋哲宗天圣元年——宋徽宗崇宁五年 10861106 20 造型庄重大方,品种丰富齐全,即有日常生活用品,又有工艺美术陈设品及文房四宝等。胎质坚硬细密。呈香灰色,釉色莹润美观,细小开片密布。底为支钉满釉支烧,釉色天青,粉青,卵青,天蓝,月白等。

 

    民窑 宋哲宗元佑元年——宋徽宗宣和七年 10861125 39 造型多样,装饰丰富,出现大量印花,内容有云山。禽鸟,海水游鱼。以及各种花卉图案。土质细腻,胎质坚硬,汁水莹厚,有如堆脂,釉色光亮莹润,有天青,豆青,豆绿,葱绿,天蓝等。

 

    四期 民窑 金熙宗皇统二年——金末帝衰宗天兴元年 11421232 90 造型有碗,盘,钵等,器表饰满面釉,唯圈足和底心露胎无釉,口沿或腹底带有流釉现象,呈蜡泪状。釉面有稀疏开片,釉层不匀净,有明显的棕眼,胎体较粗笨。釉色豆青或梅子青。

 

    五期 民窑 元世祖至元十六——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 12791368 89 造型单调,釉色光润欠佳,器表光素无纹,里外皆施半釉,盘心和底足全部露胎,釉色深绿,有的泛黄,胎质粗松,制作粗放,具有典型的元代风格。

 

    汝瓷的创烧、发展、兴盛、恢复到衰落,无论其生产规么模,烧造品种和工艺特征都有其明显的演变过程。汝州地区由于唐代瓷业勃兴,鲁山花釉的创烧,在烧瓷技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河南地区从北朝、隋唐以来创烧的釉下刻、划和堆、雕工艺都对汝窑有直接的影响。北宋初年,汝州地区便成功地烧纸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汝青瓷。北宋中期,汝瓷则以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广大的中原地区。各地窑口林立,竞相争辉。而各窑为了参与激烈的商品竞争,各立牌号,往往在碗底刻有窑工姓氏作为碗铭。当时产品除了造型丰富,釉色莹润的特点外,还十分注重器表的装饰,有碗、盘内壁印以简单的凸线纹,到内壁印以缠枝花卉和碗心印团菊花纹图案等。汝瓷印花工艺的出现,不仅代替了烦琐笨拙的刻花工序,而且采用模印,可以使制作工艺规范化。因此,自北宋的中晚期,印花工艺大量出现,装饰内容丰富,图案清晰,具有较高的艺术效果。汝瓷的工艺技术的广为流传,使之赢得了信誉,同时也受到了北宋皇宫的赏识和偏爱,在客观上为之享有崇高的声望。当它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时,更是工艺精湛,进而说明汝窑发展到北宋晚期,无论在民间或是在宫廷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御用品,做工精细。碗、盘器皿大多外裹足、满釉支烧,器底留有支钉痕。造型古朴大方,胎质坯坚质腻,呈香灰色,釉色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丽,釉药浑厚,清澈蕴润,固有“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之称,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的特点,世人曾对汝瓷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赞美。

 

    汝瓷的釉色丰富,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而豆绿釉也别具特色,釉质莹厚如堆脂,青雅素净,质美蕴蓄,其色分柔和淡雅的粉青,海水碧玉般的豆绿,还有青翠似玉的葱绿,艾青等。此外还有茶叶末色和绿釉飞红挂彩,更是奇特别致。汝瓷的天蓝釉,是一种蓝色的乳光釉,其色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一般美丽。天蓝釉呈色因原料的差异和窑炉烧成还原气氛的不同出现窑变,色彩又分深蓝,灰蓝,天蓝,淡蓝等,光泽如莹光般幽雅。更有一种青中带红和飞红挂彩,犹如旭日东升,又似夕阳余辉,即柔和又艳丽,富有诗情画意。汝瓷的月白釉滋润纯正,质地如玉,蕴润含蓄,具有沉静,雅素的特殊风格。总之,北宋时期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其工艺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金元时期,由于战乱,技术失传,虽曾恢复汝瓷工艺,但已不及宋汝之水平,逐渐走向衰退。直到元末,已全部停烧。

 

    四.汝瓷的装饰及艺术风格

 

    北宋以来,由于汝窑青瓷工艺的传播,先后在豫西和豫西南各窑口相继烧造青瓷,为了赢得信誉,除注重技术的交流、引进其它窑口的先进工艺技术外,各窑还根据自己的擅长有所创新.汝官窑以素净典雅、色泽滋润纯正、晶莹多变取胜.民窑则以刻、印花卉图案的装饰来表现。不同的窑口,在瓷器的装饰方法及其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如:宝丰清凉寺窑,为北宋宫廷烧制的御用汝瓷,不仅制作讲究,工艺精湛,而且釉药浑厚,光泽柔和,其釉面装饰独具特色.因汝瓷内有玛瑙为釉,其色光泽莹润多变,出现天青、豆青、卵青、粉青、天蓝、月白、虾青、艾青等.釉面的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纹,器表还有鱼鳞装的开片,更显得造型古朴。釉面在阳光下观察,釉中多布红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象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挂,真可谓珠联璧合,巧夺天工。

 

    宝丰窑的刻花工艺别具一格,即先用刻花手法刻出轮廓,花叶筋脉用蓖划纹加以映衬,这种工艺效果显得主题突出,纹饰富有立体感,此类产品系宝丰窑的最佳制品,其线刻龙纹装饰,更应是宝丰清凉寺窑之佳作。

 

    宝丰窑民用瓷的装饰,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以印纹居多,纹饰清晰,碗内模印花卉纹饰均在六等份或十等份的框线之内,每格安排一组折枝花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微信扫码

咨询电话

0375-697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