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重塑中国陶瓷的声誉

[日期:2009-03-06] 来源:文汇报  作者: [字体: ]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陶瓷艺术界权威安道森先生在国际陶瓷研讨会上公然宣称:尽管中国是陶瓷发源地,但是在国际高级陶瓷市场上,中国陶瓷已经被淘汰出局。中国著名陶瓷艺术家李游宇初闻此言,顿感奇耻大辱。

    李游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本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989年,李游宇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大阪艺术大学,任客座教授。一次在课堂上,日本学生突然发问:“你们中国的瓷器为什么始终一成不变,一味仿造前辈的东西?”沉吟半晌,李游宇惟有以“我们现在有‘7501’瓷器”作答。通过对日本市场的考察,李游宇明白了安道森的话和日本学生的提问并非无中生有。中国瓷器的地位此时在国际上的地位确实很低,不光是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有着陶瓷自成体系制作传统的欧美国家,即便是在一千多年前直接从中国接受陶瓷启蒙的日本,在日用瓷方面的设计制造上也已经大大超过了中国。这给予李游宇以极大的刺激,并暗下决心: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设计制作出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家品牌的高级陶瓷艺术品,重塑中国陶瓷的声誉。李游宇的目标也很明确:纳中国千年制瓷技艺,集陶瓷工艺大成,穷尽各工序的终极可能,不摹仿、不抄袭,追求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创世界一流瓷器。

    李游宇首先选择了被誉为当代陶瓷“巅峰之作”的“7501”主席用瓷为参照物,和同伴们不辞辛劳地一一走访了参加过主席用瓷研制的专家学者、能工巧匠,费尽心思地收集全球名牌瓷器;同时,他还广募良才,汇集了一批院校专业学生和技术能手,其中就有来自景德镇、醴陵的技术骨干。李游宇还带着学生跋涉深山踏访矿区,寻觅合适的矿源。因为材质的优劣决定着烧瓷的成型质量,找到最优质的矿材,意味着胜券在握。

    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李游宇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心灵的煎熬,终于迎来“汉光瓷”的诞生。他并未像许多艺术家那样将自己的名字烙刻在作品上,他希望的是以“汉光”这面旗帜,汇聚更多有志之士,共同为振兴民族陶瓷事业竭尽心智。

    陶瓷艺术品装饰的形成是最后的结合之美。李游宇采用了难度极高,国外尚无法掌握的中国传统技术——釉下彩分水来完成他的设计。泥坯上勾其茎脉,图案分其水料,施以釉色,经1400摄氏度高温烧成。烧成之后色泽层次分明,淡雅清新,柔和而朦胧。

    汉光瓷甫一问世,其超凡品质便令人耳目一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汉光瓷,犹如婴儿肌肤般柔润,又深具白玉之高贵,润滑纯粹,细洁透明,细腻中见其精湛的手工痕迹,简洁中透露出造型的完美。

    之后,全国数十位权威人士亲临研讨论证会现场,对汉光瓷展开了全方位的评论,最终认定汉光瓷在工艺技术、造型装饰、材质质感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是难能可贵的一项研究成果。甚至有老专家认定:汉光瓷从工艺上已经超过了“7501”主席用瓷。连世界王牌瓷器德国的罗森泰尔、英国的皇家道尔顿和委基伍德等骨灰瓷,尽管掺入大量骨粉以增加其柔润感和透光度,但是与汉光瓷放在一起相比,也立显差距。不久,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汉光瓷的专场展出。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珍宝馆将釉下彩满地绿地大白花瓶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收藏。

    如今,李游宇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将”汉光“这个声名日隆的品牌真正市场化、产业化,要想寻求大的突破与发展,实现民族陶瓷业的复兴,显然需要更多有远见卓识的个人与企业来参与合作,联手将汉光瓷推向世界。在上海市常熟路188弄内的一座法式老洋房内,李游宇还专门建立了汉光陶瓷艺术馆,展示为国人赢得光荣的汉光瓷。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微信扫码

咨询电话

0375-697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