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讨论:两件柴窑瓷器

[日期:2009-03-06] 来源:原创  作者:鹏远 [字体: ]

五代/后周 柴窑【天青釉瓜棱凤耳四方瓶】


20.00cm,口径(4.40×4.30cm,底径(4.40×4.30cm。方口方足微外撇,方瓶身,双凤耳,全身瓜棱式,通体流线型;薄胎(最厚处约1.5毫米,最薄处1毫米),凹底,假圈足(足端无釉,呈黄土色),手感极轻(有失重感)。内外均施天青釉,釉层凝厚,釉汁乳浊,表面有极细小的橘皮纹、稀疏开片和除之不尽的入骨水渍锈斑,以及“铁线”纹路,而且鼓腹上段和下段“铁线”较多,中段较少,局部完全没有“铁线”。底部光滑的釉面上有一浅淡的茶色篆文"官"字.叩之声音清而不脆,亮而不浊。可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在60倍显微镜下观察釉面,可见大小气泡组成的气泡群(有些气泡已经“死亡”),和大小不等、带过渡边缘的黑褐色圆形斑点(资料表明:这些大小不等、带过渡边缘的黑褐色圆形斑点,是瓷器入土百年以上水土在地温作用下沁入胎体气孔并逐渐蔓延的的结果。瓷器胎体的气孔愈多,这种斑点也就愈多;瓷器在地下埋藏的时间愈长,这种斑点也就愈大、愈圆……。因而这种“斑点”被认为是出土瓷器不可伪作的“年轮”特征)。

 

五代/后周 柴窑【青绿釉凤耳蒜头瓶】




19.80cm,口径3.00cm,底径5.30cm。薄胎(最厚处约1.5毫米,最薄处1毫米)蒜头,敛口,弧颈,鼓腹,凹底,外撇假圈足,通体酥瓜棱形;足端无釉,呈黄土色。内外均施青绿色釉,釉层凝厚,釉汁乳浊,表面有极细小的橘皮纹、稀疏开片和除之不去的入骨水渍土锈,以及“铁线”纹路。底部釉不均匀,似有积釉,局部釉呈天青色(但不是后补釉) 。底部光滑的釉面上有一茶色篆文"柴"字.叩之声音清而不脆,浑而不浊。亦可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在60倍显微镜下观察釉面,可见大小气泡组成的气泡群(有些气泡已经“死亡”),和大小不等、带过渡边缘的黑褐色圆形斑点(资料表明:这种斑点是瓷器入土千百年来在地温作用下沁入胎体气孔并逐渐蔓延的的结果。瓷器胎体的气孔愈多,这种斑点也就愈多;瓷器在地下埋藏的时间愈长,这种斑点也就愈大、愈圆……。因而这种“斑点”被认为是出土瓷器不可伪作的“年轮”特征)。

(可在<留言板>上发言  邮箱:sbp168@163.com 手机:13635676946)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微信扫码

咨询电话

0375-697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