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存世量质疑
2017/6/14 17:34:24

      在古陶瓷界,凡一提汝窑的存世量,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答“67.5件”。由此说明它的稀有和珍贵,这仿佛已成了收藏界对汝窑存世量的定论。而且,言之凿凿,罗列得十分清晰: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德博物馆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0.5件,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件,日本4件,美国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清晰而明了,似乎他们已经将偌大地球上的汝窑器的家底搜罗得清清楚楚,绝无遗漏。使业内和业外的人士看了皆不存疑,依赖数据和书本记录的专家和学者们也以此为金科玉律,凡一见社会上其他人士说有汝窑收藏,不用看,一概斥之为“新仿”!理由是:“全世界总共存世67.5件,并都有记载,怎么可能会在你手上?如果你的为真,岂不是要改变古陶瓷界的记录!”
清宫收藏汝窑数量惊人
事情真是如此吗?
      据史料记载,汝官窑在北宋后期前后烧制20年之久,其窑址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及村南台地,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中心区在村的中北部。在如此巨大的范围内,烧制20年,如果包括附近的或者到了南宋时期延续烧制的,其数量之庞大可想而知。近日翻阅清宫档案,见雍正四年(1729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太监刘希文、王太平交来洋漆箱一件,汝窑器皿二十九件(实三十一件),计开:三足圆笔洗一件、奉华字圆笔洗一件、无足圆笔洗一件、有足有号圆笔洗八件、丙字圆笔洗二件、无字圆笔洗二件、坤宁字圆笔洗一件、无字圆笔洗一件、有足无字圆笔洗二件、有足无字圆笔洗一件、坤宁字大圆笔洗一件、丙字圆笔洗二件、有足无字圆笔洗一件、有足无字盘式大圆笔洗三件、无冰裂纹圆笔洗一件、瓮口有足笔洗一件,传旨著各配做镶棕竹边糊锦匣盛洋漆箱内……”
      文中清楚地表明,单单一只箱子内,装着一个品种“洗”就有31件之多。还不包括汝窑其他较多的品种,如杯、盘、碗、炉、熏等日用器,足以证明当时清宫内收藏汝窑的数量之惊人!
      从文中记载的时间来看,雍正四年,圆明园景区基本建成,雍正皇帝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已在圆明园办理朝政。这洋漆箱子应该从故宫搬到圆明园中去的。往往要将库存的东西选择精的好的,再运往一个新的处所,就会按品种分类装箱,这是最顺理成章的。只有宝物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故其才会重新下旨“给以重新做内配锦缎的盒子”。这些举措都符合宫廷物品大搬迁的合理现象,如一户大户人家乔迁新居往往也会采取类似的行动。而留下未被入选的那些器物品种就会显得杂乱,所以后一部分被运往台湾,少量的留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现存的汝窑品种较杂,台北21件汝窑中竟有“瓶、盘、洗、盆、碗、盏、杯”等十几个品种之多,也从另一侧面说明这些是当时被挑剩留下的器物,好的精的都被归类入选进圆明园陈列,同样,也说明曾陈列在圆明园中的汝窑器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也更足以证明全世界汝窑器存世量67.5件的荒诞和不值得一驳。前几天,我去了英国牛津大学博物馆,在二楼的中国艺术收藏馆中,一只北宋汝窑洗赫然放在古陶瓷展厅的玻璃柜中,解释的标牌上也明确写着“北宋汝窑”。(如有机会去牛津大学可去参观证实)
      以上此例,也足可推翻全世界存世67.5件的“金科玉律”说。由此说明,给任何物品下存世数量的定论都是经不住事实的推敲的。世界大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变化,谁能料得到今天没出现的事情明天不会出现?写下数量说的人似乎头脑过于简单,如果你加上“从今天我统计为止”,也稍显客观了些,但其实也经不起推敲。收藏的藏字就隐含着秘不示人的意思,世界的收藏家形形色色,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者,也有“只喜深夜偷着乐,不愿示人大家知”的孤芳自赏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