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开发潜力大
2009/3/6 18:50:16

汝瓷开发潜力大──文化产业资源调查札记之五
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巡视员 王永连 
    以前对汝瓷知之甚少。通过此次调查产生两点感受:一方面感到汝瓷的兴衰史跌宕起伏,耐人寻味;另方面感到汝瓷的潜在优势多,开发潜力大。
两起两落今又兴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left border=0>
    汝瓷始于何时,现无史料可考。不过,在陶瓷史界流行着"始于唐,盛于宋"的说法。这种说法虽然只有6个字,却掩藏了一段漫长的汝瓷兴衰史。对此,另一种说法道出了端倪:"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大家知道,从中唐的玄宗年间至北宋的徽宗年间共有400多年时间,中间经历了从晚唐到五代十国的社会动乱期。在如此漫长而又动荡的历史时期,汝瓷怎么可能顺利地从初创期过度到盛名期呢?据此推断:汝瓷在这4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至少出现过"两起一落"。即:一起于中唐;一落于晚唐至五代十国;二起于北宋。为何如此断言呢?
    陶瓷的兴衰取决于时局。时局稳则陶瓷兴;时局乱则陶瓷衰。这是通过研究陶瓷史料发现的一个规律,它在汝瓷发展史上表现得尤其典型。请看:中唐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时局稳定,经济繁荣,瓷业兴旺。此时汝瓷始烧,可谓"一起"也。自晚唐至五代十国期间,藩镇动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四处逃难。在这样的时局下,谁还会顾及陶瓷呢!危巢之下无完卵。这时的汝瓷也与其它瓷种一样在劫难逃,势必转入衰退期甚至休眠期。此乃"一落"也。到了北宋时期,时局日趋稳定,经济逐渐繁荣,瓷业起死回生,汝瓷也慢慢发展起来。及至徽宗登基,汝瓷因受宠而盛极一时。当称"二起"了。
    可惜好景不长。宋代汝瓷的兴盛期,前后不过二十年。北宋后期,金兵南侵,中原战乱,时局不宁。导致宋室南迁,汝窑烟灭。从此断代800多年,汝瓷技艺彻底失传。至此,汝瓷"两起两落"的历史脉络已经清晰可见。
    汝瓷的第三次兴起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时至195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瓷生产"的批示,于当年底建立了地方国营临汝县汝瓷厂。经过5年的试验研究,终于1958年成功研制出了汝瓷新产品。标志着汝瓷的第三次兴起正式开始,从此真正进入稳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目前,仅在平顶山辖区已有汝瓷研究及生产单位100多家,从业人员9000多人,年创产值2.46亿元。
做强做大有优势
    从调查情况看,汝瓷的开发潜力较大,具有做强做大的诸多优势。
    1、品牌优势。汝瓷自古名气大,早有"宋瓷汝为魁"之说。其以"寥若晨星,珍如拱璧"受到历朝宫廷和历代收藏家的器重。清朝道光年间督学孙灏有诗云:"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此外,汝瓷还以其工艺复杂、釉色奇特、不易仿制而独树一帜,为人称道。中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传世制品无乱真"。
    2、稀缺优势。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汝瓷的稀缺优势表现有四:兴盛时间短,珍品亦有限;宫廷御用瓷,禁止落民间;瓷色寓意阳,不宜入墓葬;断代八百年,传世品难见。据有关资料介绍,汝瓷传世品全世界只有65件,弥足珍贵。
    3、资源优势。在平顶山境内,生产汝瓷所用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岩、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材料非常丰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宝丰县的紫砂陶土资源储量极大,可供1亿名工匠生产使用1万年。
    4、技术优势。现有汝瓷专业研究机构2家,还有多家骨干企业具有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分别储备了多种釉色和产品制作技术。仅宝丰县汝瓷研究所所长马聚魁就研制成功9种釉色,并设计创作出300多种汝瓷制品。
    5、市场优势。由于汝瓷品质高贵、数量较少,因而深受青睐,市场广阔。不仅像大井陶艺这样的知名品牌瓷器畅销,还有一批骨干企业的产品也供不应求。例如今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