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鹰城特色产业 炉火千年话汝瓷
2009/3/6 18:51:51
汝州的汝瓷、郏县的铁锅、鲁山张良的皮带……这些具有鹰城地域特色的产业如
今情况如何?它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借鉴?下一步如何做大做强?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些特色产业,近距离地感受和体验。同时诚邀各县(市)、区提供新闻线索并将你们对报道的意见和看法告诉我们。电话: 13071771001 ;电子信箱:nytxz@126.com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left border=0>
汝瓷玉兰瓶(新闻稿中称其观音瓶),拍价1亿6千万
汝州名片
“汝瓷、汝石、汝帖”被称为“汝州三宝”,而汝瓷尤其为汝州人所骄傲。
汝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汝州市最早的制陶史可以上溯至6000年前,那是在汝州市纸坊乡阎村出土的如今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彩陶缸,67件不可移动的文物之一——鹳鱼石斧图陶缸。经碳十四测定,那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当时的汝州,是北方烧造青瓷中心,“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汝官瓷烧造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到宋徽宗建中靖国(公元1086~1101年)的15年间,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南宋时已“近尤难得”。当今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总计亦不足70件。而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
2002年3月30日,经国家邮政局批准,河南省邮政局发行了“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和首日封、纪念封各一套六枚。2002年11月10日,“汝瓷”原产地证明商标和服务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2004年5月20日,汝州市张公巷古窑址被认定为北宋官窑遗址。2004年6月25日,汝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专家的审查,获得成功。7月16日发布了正式公告。从而使汝瓷取得了知识产权保护和通向世界的绿卡。
汝瓷,从断代800年的宫廷用瓷,从作为宋代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之首的汝瓷,到今天手握通向世界的绿卡,汝瓷,承载了汝州人太多的骄傲与自豪。汝瓷,汝州的名片。
异彩重放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left border=0>
汝窑遗址发掘的汝瓷莲花香熏
稀世珍宝汝瓷的异彩重放,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1952年,私人经营的严和店瓷厂经过改造后集体经营,后转为地方国营县办汝瓷厂,产品以粗瓷碗、盆为主,同时烧一些瓷缸和耐火砖。
1953年6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临汝县(汝州市的前身)在国营县办汝瓷厂的基础上,投资创办了汝瓷一厂,后又兴建了汝瓷二厂即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成立了攻关小组,进行汝瓷科研攻关。当年的汝瓷研究第一人郭遂师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汝瓷研制工作经过郭遂、朱文立、孟玉松等科技人员上千次的试验,先后试制成功了汝瓷“豆绿釉”、“天蓝釉”、“天青釉”,其后又研制成功了汝瓷月白釉等釉色,使汝瓷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前,囿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交往程度,汝瓷属于高端消费,市场并不看好,汝瓷企业不得不以生产酒类包装瓷为主。随着市场体制的变革,国营汝瓷厂相继停产,一代汝瓷人被迫下岗,自谋生计。
尽管如此,汝瓷人下岗不失志,特别是那些科研人员,他们继续进行汝瓷研究,创办汝瓷企业,先后创办了朱氏汝瓷、玉松汝瓷、汝州市北宋官瓷研究所、荣华汝瓷、汝宝斋汝瓷等30多家汝瓷企业。在汝州这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千年炉火欲烧欲旺,古老的汝瓷像经过浴火的凤凰,焕发出了更加旺盛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