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窑荟萃台北故宫
2009/3/6 18:51:53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此天造之物说的是被后人尊为“五窑之魁”的“汝瓷”(汝窑瓷器)。
台北故宫,因其藏有21件汝瓷而成为全世界博物馆汝瓷领域的领头羊。之中,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以下简称无纹水仙盆)更因其通体无纹,犹如青玉般温润的质感而备受关注。在其幻化了千年的天青釉色中,人们触摸到了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中的精气魂。
■ 国宝档案
汝窑珍宝被乾隆称为“猫食盆”
汝窑属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以“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以下简称无纹水仙盆)为首的汝瓷,一直有着美好的传说。事实上,自宋初以来便有了汝瓷的烧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陶瓷专家吕成龙指出,在宋朝,汝瓷的烧造对釉料的配方和火候的掌握都有着极严格的要求,汝窑产品质地细腻,工艺精致,无纹水仙盆即被宋宫廷所藏,直至清代,成为故宫珍宝之一。
汝瓷的一大特色是“窑变”带给瓷器异常之美。由于每件瓷坯在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受热程度各异,产生的“窑变”效果就不一样。在烧造成功的汝瓷釉面上往往开有细碎繁密的纹片,宛如鱼鳞或冰裂状,学界称其为“开片”。然而,无纹水仙盆却罕见的没有“开片”,被台湾文物专家评为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惟一一件入选的瓷器。没有开片,无纹水仙盆釉色匀润,通体无纹,显得素雅端庄。它如青玉般温润的质感,满足了中国人对美玉的崇尚。
不过,荣列台北故宫十大国宝之一的无纹水仙盆在乾隆年间却被视为“猫食盆”。
那时,乾隆将宫廷所藏的汝窑水仙盆,统统称为猫食盆,并为此专门写过御题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
现藏台北故宫的21件汝瓷中,就有13件题刻了乾隆的诗词。吕成龙指出,从御题诗中可以看出,乾隆把一些器物的名称也定错了。乾隆所指的食器就是小猫的饭盆,事实上,乾隆把小型观赏犬当作是猫了。
如今,尽管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而这几家的馆藏传世汝窑总计也不足70件。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说法。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 国宝故事
无纹水仙盆是必选宝物
1947年6月,汝瓷与其他南迁的故宫古物一道,陆续运到南京。1948年11月,国共徐蚌会战打响,南京动荡不安,国民党政府预备从东海岸撤退至台湾,国民政府“行政院”向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下达紧急命令,要求其为北平故宫博物院精品文物编制一份名录,安排飞机分批运往南京。11月10日,故宫博物院理事长翁文灏邀集朱家骅、王世杰、傅斯年等常务理事在其家中召开紧急会议,大家一致赞同迁运。
运送工作由理事会秘书杭立武负责。除却理事级别的高官,负责挑选这批运台文物的还有号称“故宫四大金刚”的专家:书法专家庄尚严、瓷器专家吴玉璋、图书专家梁廷玮以及玉器专家那志良。
在南迁文物中,瓷器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总计27870件。这里面有宋代以来的名窑作品,也有宫中使用的瓷器。原台北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蔡和璧指出,吴玉璋挑选这些南迁瓷器到台湾时,有一个标准,就是围绕五大名窑和清代的珐琅彩瓷(俗称古月轩),自然五大名窑中的汝窑瓷器也成了吴玉璋必不可少的选择,为此,吴玉璋专门挑选了无纹水仙盆等21件汝瓷。此外,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其他四大名窑瓷器中,也多有精品被吴玉璋选中。
“吴玉璋也看账册,哪一个宫殿,或者是哪个箱子里东西比较多,他就把这一箱东西带过来,“蔡和璧指出,吴玉璋在整理的时候,是一个宫殿一个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