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周国桢(上)
2009/3/6 18:48:03

    周国桢
    男,1931年7月生,湖南省安仁人。曾就读于长 沙华中高艺,1950年转入苏州美专, 1954年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 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 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 系教授。他是中国现代陶艺新潮的引导者。
    周国桢的作品先期概括、夸张、幽默,有雅拙 之美;后期古朴、沉雄、大巧,有古拙之力。在材 料运用方面,他开拓性地打破了陈旧的形色二次相 成的表现手法,挖掘出高温色釉新生命,创建了全 新瓷雕语汇,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创造了崭新 的陶瓷艺术世界。他擅长陶瓷雕塑、陶艺,旁涉青 花釉里红和中国画制作。代表作有:瓷雕《黑叶 猴》、陶塑《雄狮与刺猬》、陶塑《黄河》、色釉 瓷雕《黑豹》、粗陶塑《犀牛》。
    作品《黑叶猴》,造型奇特,用亚光的残缺肌 理和光泽的乌金釉形成的强烈对比,来表现作品的 自然情趣,使它看起来充满神秘的色彩。
    作品《雄师与刺猬》有几分世态的幽默,那一 大一小的组合并非只是造型的需要,更是内涵表现 的需要。它似乎就是一个寓意,"庞然大物"与"小东 西"对峙,并不在乎体形的大小, 双方都把力量运 足,生命形态和价值便是对等。
    作品《黄河》总体造型严然是奔腾不息的巨流, 起伏的波涛,迷离中竟是一个躁动于母腹的婴儿, 通体是黄土的本色,就象一块从原野拾回的璞玉, 美和力全蕴藏其中。 
琵琶瓶《飞鸟》
他像一位探险家,为着发现一块肥沃的艺术新陆,不惜艰辛险阻,穿越荒原、沙漠、冰海,寻找充满生机的一片绿洲。
    雕塑,人类最古老的艺术。陶瓷,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一向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太阳”。英语China一词,既表示中国,又表示瓷器。被称之为"火与土"的陶瓷艺术,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辉象征之一。说起来很不简单,年逾七旬的周国桢教授熔雕塑和陶瓷艺术于一炉,立足于中华民族深厚、优秀的文化艺术沃土,表现民族的喜怒哀乐,高扬中国当代陶艺大旗,不能不算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几十年来,他坚韧不拔地追求动物陶瓷雕塑艺术创作,在陶艺领域独辟蹊径,别树一帜,在我国乃至国际陶艺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对于功成名就,他看得很淡。他觉得"人生七十不稀奇",自己还未曾垂垂老矣",身体蛮好,还有许多事要做。他有时会像一个孩童一样喃喃自语:"我一直在寻觅一个遥远遥远的梦,一个逝却多年的梦,一个萦绕天际的梦,一个暗香飘浮的梦,一个影迹诡谲的梦,一个元气混沌的梦,我在寻觅它,追索它,已有五十余年了!"
      半个世纪的时光,弹指一挥间。
     
    二十年前,当年富力强的周国桢在京沪各地举行个展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勉励他:"很好,你这条路子走得对,走得好。"著名国画家刘海粟也赠言他:"难,不以难伤神;苦,不因苦丧气;艺,不以艺成名。"著名美学家、评论家王朝闻为之评
    说:"其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是拙中见巧,因而形象是耐看的和越看越美的。"华君武、蔡若虹、李可染等一批著名画家同样高度评价和赞扬他。这些,不仅仅是对他周国桢,更重要的是对他所开创的艺术新领域的充分肯定。中国雕塑家协会负责人钱绍武教授意味深长地说过这样一段话:"对周国桢作品的研究、验收,不是几个人能搞出来的。我相信,周国桢艺术将来会得到全世界验收的,会在历史上对他作出适当的评价。"
      大江东去,日月如梭。
     
    如今的周国桢已由壮年步入老年,他卸去了景德镇人大兼职副主任,并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繁冗的美术教育一线退了下来。他的宽额上添了几道岁月的皱纹,满头乌发已经泛白。早年的困苦和奋斗,历史老人似乎了然于胸,想偿还周国桢于安逸、舒适。周国桢却摇摇头:"人生有限,奋斗不止,艺术无涯。我岂能安逸,岂能贪图舒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