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铜红釉的历史
2009/3/6 18:50:18

    高温铜红釉的烧制工艺在陶瓷工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高温铜红釉为色釉,产生了钧窑、宣德祭红、郎窑红、豇豆红等名瓷;为装饰釉,则产生了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彩绘艺术品。然而哪里才是高温铜红釉的源头呢?《中国陶瓷史》的说法是“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以此为前提推出了其他的论点,如“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瓷工重要发明之一”等等,对此大家都十分信服。忽然有一天,有人指着几件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长沙窑瓷器说:“这高温铜红釉怎么在唐朝出现了呢?怎么还会有釉下铜红彩绘呢?”于是,高温铜红釉的源头需要我们重新去追溯寻觅了。
  《中国陶瓷》关于高温铜红釉的创烧朝代和窑口的说法有两种。书中写道:“是因为钧窑的制瓷工匠破天荒地第一次在釉料之中掺用了少量的铜,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了多变的釉色,氧化铜的使用烧制成紫红釉……”但在其他章节中却说:“我国最早使用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产生红色的,是唐代的长沙窑。”,“目前已发现湖南长沙窑有通体高温红釉的制品”。这里出现了两个结论:一是宋朝的钧窑破天荒地第一次烧成高温铜红釉;二是唐朝的长沙窑最早烧成高温铜红釉,两个结论相差了300年左右,令人大惑不解。
  《中国陶瓷》书上所提的两个窑口,其中宋朝的钧窑赫赫有名,凡瓷器爱好者无人不晓,本文就不赘述了。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因此也称“长沙铜官窑”。自上世纪50年代湖南省文物部门发现窑址后,冯先铭和李辉柄都到实地考察过,日本学者小山富士夫与三上次男对长沙窑也有过评价。1983年,周世荣领队在窑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长沙窑的瓷器。从已发表的报告《长沙窑》中可以得知,长沙窑的烧造历史大约在唐朝中期至五代。那次就发掘了一批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知道这个事实的人大都认为高温铜红釉是偶尔烧出来的,并非长沙窑的窑工已经完全掌握了烧制高温铜红釉的技术,因而并不予以重视。
  沈从文在《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里多次强调,文史研究不仅要以文献作研究对象,更要注重研究实物。经过笔者多年努力,再加上藏友提供的藏品,基本上聚集了能够体现长沙窑创烧高温铜红釉的一批实物。研究这批实物,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长沙窑的窑工们创烧高温铜红釉的过程。
  这里有两个长沙窑的葫芦小瓶,一个完整无缺,一个上面半截是拼凑的,高度在9~10厘米之间。江苏镇江贾家湾也出土了一个一样的葫芦瓶,从里面装的辰石、金银合金、银铅合金等物品来看,显然是道家炼丹的用具。这种葫芦瓶在1983年的发掘中出土较多,各个地层里都有发现,说明长沙窑烧制该器型的年代很长,最早的葫芦瓶年代大体是中唐元和年间(806~820年)。这两个葫芦瓶的器型与最早的样品一样,也应是长沙窑初期的产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温铜绿彩绘的几笔草叶的边缘上都出现了很淡薄的红色。根据现代化学分析资料来看,釉中的铜离子含量如果超过了2%,在弱还原气氛中只能烧出绿色,然而这些绿彩边缘铜离子稀薄,应该低于2%,在弱还原气氛中就还原成了红色,我们勤劳聪明的先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对高温铜红釉进行摸索、试烧。这里有两个试烧失败的样品,观其状可以感觉到试烧高温铜红釉的艰辛。其一是个水盏,它的器形与长沙窑早期地层所出水盂一样。水盂是古时文人磨墨盛水的器物,属于文房用品,装饰得美观市场效应就好,所以窑工在水盂上试烧高温铜红釉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水盂面上大部分显现灰黑色,这是铜釉料因温度过高而挥发后的现象,仔细看水盂的釉上还有一片深红色,尚未挥发完的铜釉料已发出了红色,显然,这是一个试烧时温度过高而导致失败的实物。其二为一个粉盒盒盖,它的器形与唐元和年间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