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粗瓷大有可为
2009/3/6 19:03:49

    我国陶瓷历史悠久,制瓷工艺与装饰技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而名扬海内外。
  建国以来我国大江南北建设了许多大型陶瓷产区,为发展陶瓷事业与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陶瓷业的兴旺还刺激与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如矿产、交通、能源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当前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欧、德、日、韩等传统陶瓷生产大国,已将密集性劳动行业的陶瓷业逐步放弃,而采取大量从国外进口陶瓷的方针。为中国陶瓷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例如,当前国际市场上美国陶瓷消费者需求纹饰淡雅、明快的美术陶瓷;德国市场很欢迎具有仿古风格的瓷器餐具及咖啡具;法国人喜欢动物造型的瓷器制品;日本人青睐手工风格,造型与釉色丰富、有窑变效果的陶瓷产品;澳大利亚流行铁炻器与铁质感的瓷器产品;意大利青睐紫沙陶壶茶具;西班牙消费者欢迎具有东方色彩的陶瓷产品;俄罗斯则需要大量进口供实验使用的各类化工陶瓷制品等等。国际市场对陶瓷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广,这为我国陶瓷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不过,随着我国及世界各国优质高岭土与细瓷原料日益减少,生产精细瓷器的细瓷原料储量日减,价格也越来越昂贵,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且也越来越不容易得到。
  另一方面,储量非常大的粗陶瓷原料,遍布我国各地,采用当地丰富的陶土资源生产粗陶瓷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多年来粗陶瓷产业不受重视,也是事实。其实,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粗瓷产品,说是粗瓷,但粗瓷并不粗。关键是将它做好,做细。将当地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三者结合起来,就能成气候。就能实现"泥土变成金"。其发展起来将是前途无量。还能实现大批出口,何乐而不为?
  为建立循环经济,继续推动我国陶瓷产业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将陶瓷产业这块蛋糕做大,现借《陶城报》就发展粗陶瓷产业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资源优势
  建国50多年来,国家有关地质部门对陶瓷原料的分布与储藏进行了勘探,得出的数据为优质陶瓷原料储藏均仅为千万吨级。相比较之下,我国各种粗瓷陶土原料储量品种多,储藏非常丰富,多为亿吨及几亿吨、几十亿吨级。如北方的大青土、二青土、缸土、碱石、焦宝石等储量都很丰富。大青土储量有几十亿吨、缸土也有数亿吨。南方的紫砂土储量十分丰富,有十几亿吨。
  此外还有铝矾土、煤矸石等均有千万吨级到亿吨级。包括各地煤矿废弃的煤矸石山,也可以用做粗瓷原料。丰富的陶瓷原料与丰富的能源条件是大发展的优势,发展粗瓷产品起码使用几百年没有问题。历史经验证明,采用地产粗瓷原料可以大批量生产各类陶瓷产品。可以生产艺术陶瓷、园林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如沙锅、陶制餐具及茶具等)等各类产品,经过精细加工还可以生产出口国际市场的各种炻器产品。今后应该下大力气推动粗陶瓷产品的发展。
  将来我国陶瓷发展的方向,在保持细瓷产品创高档与品牌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发展以当地原料生产的粗陶瓷产品。
  其实,陶瓷是一个大概念,也包括含一定比例的当地粗瓷原料生产的陶瓷产品。粗料通过细作,也可以生产出好产品,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它包括有日用瓷、艺术瓷、仿古瓷、园林瓷、工业瓷、电磁等种类的方方面面。大力发展粗瓷产品还非常符合当前国家要求发展绿色产品、造就循环经济的大政策。
  二:可供发展的产品
  (1)、炻器。 炻器产品位于瓷器与陶器之间,主要是用当地含有铁及各种杂质的劣质原料生产的产品,产品种类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插花具等。
  我国陶瓷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开始生产炻器产品。主要产区有山东淄搏、河北彭城、江苏高淳、河南焦作等瓷区。这样可以抵消由于高档细瓷原料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