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陶瓷艺术审美与实用的关系
2009/3/6 19:03:49
自古以来陶瓷就具有实用功能和精神审美功能,它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陶瓷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古代主要以实用为目的兼具有精神审美目的,进人现代工业化,他的实用功能性走向极端,逐渐成为五个性的工业产品。当代,人们渴望回归自然,陶瓷艺术得到发展的契机,艺术陶瓷和口用陶瓷逐渐分离,而前者也因其更注重精神审美功能,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新的造型艺术形式,与绘画、雕塑等并驾齐驱。它在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陶瓷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属性,即有实用性又有审美性
陶瓷作为技术和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和面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特征。陶瓷器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美感的艺术创造。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其广泛,渗透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最初.陶瓷器具的功能主要是实用,饮食日用需要构成了它的基本内涵。可以说陶瓷的产生是源于实用功能的,但是,陶器一经出现,其存在的基本形式就为人们所注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欣赏.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情趣。远古半坡的彩陶就充分说明了:人类即使在极端简陋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仍然对美的追求和渴望。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最初,陶瓷的功能主要是实用,之后便在实用的同时注重精神审美功能的并存,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美感的增长,由实用逐渐向观赏的途径迈进。
二、古代陶瓷以实用功能为发展主线,同时兼具审美功能
陶瓷在为人类提供物质消费与享受的同时,又在人类精神领域触发了一系列的活动,在社会历史和现实发展轨迹中都留下自己的痕迹。从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开始,继而到商代中期烧造出原始瓷器.进一步发展到东汉后期烧造出真正的瓷器,中国的陶瓷不断发展,从陶到瓷,然后陶与瓷并行发展,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构成了中国的陶瓷艺术传统。在中国传统陶瓷中,各种不同的风格样式,是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它们包含着生活美学、生活意蕴、生活习俗,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并物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正因为如此,陶瓷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生活的本质。
原始社会的质朴清新,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严谨有序,战国的生动活泼,汉代的浑厚豪放,六朝的清秀空疏,唐代的雍容富厚,宋代的理性之美,元代的雄浑雅丽.明代的端庄敦厚,清代华丽精巧。不同时代的陶瓷艺术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差异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的艺术体现。它是反映人们精神生活追求的.应该说古代陶瓷大部分都具备了精神审美功能。
然而绝大部分古代陶瓷最主要的烧制目的还是日常生活实用。人类用泥土造物的目的往往是和满足生活方便相联系。追溯陶瓷的历史就会发现:人类发明陶器是为了炊煮的生活需要,烧造陶质砖块是为了建筑构造,制作陶瓷质地的陶俑塑像是为了满足礼仪,其大多数作冥器用。这些陶瓷都是作为日常生活实用品而烧造制作的。而烧造壶.碗类器物的风格改变是为时尚饮食功能,用瓶子点缀生活环境而不断改变釉彩,装饰,造型等等都是为了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品质。文化审美的追求是在物质生活基础上为了入的心理,精神满足的拓展。虽然在历史上有部分陶瓷曾成为喜欢-把玩”的奢侈阶层的消费对象,一些品种渐趋非实用功能.观赏功能成为陶瓷制作的主流。例如:宋代官窑烧制的青瓷器,釉面的冰裂纹路并非从实用考虑,釉面的开片不便于生活日用,裂纹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审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