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瓷都”复兴的德化之路
2009/3/6 19:03:50


 
   新华网福建4月22日专稿(作者:黄庭满 禹志明 编辑:谢铭):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福建德化陶瓷业焕发蓬勃生机,“一枝独秀”,陶瓷年产值每年均以高于20个百分点的幅度快速增长,陶瓷产值、发展速度和出口比例均位居全国各陶瓷产区前列,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坚持“兴瓷不忘环保”,德化县还实现了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德化陶瓷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经验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誉为“德化模式”。
   福建德化陶瓷业实现快速发展,陶瓷产品走俏海内外,关键在于走出了一条以民营陶瓷企业为主体,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研发创新为支撑的发展路子。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专家傅维杰认为,民营陶瓷生产企业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重点,德化引导发展陶瓷民营科技企业的实践,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国陶瓷产区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
西洋工艺瓷引领千年瓷都“复兴” 
  
    德化县经济贸易局局长陈能语介绍说,德化县陶瓷土资源蕴藏丰富,储量达1亿吨以上。陶瓷生产有千余年历史,自古就以外销为主,其间经历了数百年的繁荣和沉寂,目前进入“复兴”时期。
  据介绍,早在唐代,德化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至宋元明清,德化瓷大量外销,以“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而蜚声海外,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但到民国时期,由于西方陶瓷工业的兴起,德化瓷出口日见萎缩,瓷都声名不再。
  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德化全县也仅有数十家陶瓷企业,陶瓷产值仅1000多万元,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产品也不过是观音、弥勒和杯盘碗碟等传统陶瓷。
  陈能语介绍说,是西洋工艺瓷的异军突起,带动了德化陶瓷业“整体突围”。1985年,当时的德化第五瓷厂厂长温克仁考察欧美陶瓷市场后,确定以欧美畅销的西洋工艺瓷为主体,推动产品出口欧美的战略。由于价格上的绝对优势,第五瓷厂出产的西洋工艺瓷成为国际市场的紧俏产品,很快吸引欧美国家众多的客商订货。德化县政府因势利导,确立大力发展西洋小工艺瓷集约化的陶瓷业振兴战略。如今德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并形成传统工艺瓷、日用陶瓷、高科技含量瓷的多样化产品结构,陶瓷这一传统产业成为德化县龙头支柱产业。
  据统计,目前,德化陶瓷企业达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陶瓷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陶瓷产值达45亿元,出口交货值达31亿元,再现世界瓷都的历史辉煌。
“走出去”拓展全球市场   
  德化地处闽中山区,交通不便。但陶瓷企业家们在小山城做的却是全球陶瓷市场上的国际大生意,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开拓全球市场。据统计,德化陶瓷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已有36家,陶瓷出口量去年占全国陶瓷出口总额的六分之一。
  利用互联网为产品扩张服务,构建网上“陶瓷经济”。据介绍,1997年,德化县在全国陶瓷行业中率先在互联网注册德化“万瓷朝宗”网上站点,350多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陶瓷企业办理入网,实现网上交易。如今,这些企业可直接用中英文同时向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信息,采用图像和文字直接发布样品,征求客户意见;也可直接接收美国、德国等世界各地客商通过因特网传送过来的样品图像和产品定单,按要求制作样品,将样品的数码传真图片再传给万里之外的客户。如果客户满意,那就可以大批量按定单生产。据统计,2002年,全县陶瓷企业通过网上订货交易额达6亿多元,占全年陶瓷产品出口值的近五分之一。
  在国外直接办厂、设立经销网点。据了解,如今,德化共有5家企业集团在国外设立了分公司、办事处,200多家企业在美国、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