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现代陶艺赏析
2009/3/6 19:03:51
  陶瓷是我国重要的工艺制作之一,早在史前的石器时代,就已有土器的制作,尤其史前的彩陶,形式种类繁多,装饰技法与样式丰富多样,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绘画发展的起源。就我国历代所留存下来的文物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陶瓷不但在我国工艺制作技术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物。尤其长久以来,在历代陶艺工匠的钻研精制之下,创造出许多杰出的陶瓷器物,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陶瓷除了用于实用器皿的制作外,在今日也已发展为艺术创作的一个项目,并且成为现代艺术创作中,重要的创作媒体之一。现代陶艺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的,至今不过四十余年的历史。而台湾的现代陶艺,足萌芽于民国五十年代,真正蓬勃发展则在民国七十年以后。经过这些年来作陶者的努力耕耘、私人画廊的鼎力支持,以及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市立美术馆、台湾省立美术馆、各地文化中心等公家机构的鼓励推动之下,台湾的现代陶艺得以顺利发展。而中华民国陶艺协会、中华民国现代陶瓷艺术学会、台湾省陶艺学会等陶艺团体的相继成立,以及邱和成文教基金会、莺歌陶瓷工会等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之下,台湾的现代陶艺终能稳健进步而逐渐形成日前的缤纷与兴盛景象。   
  在现代陶艺创作中,一般说来可分为实用陶瓷器的制作与纯粹造形表现的陶塑制作两大类。实用的陶瓷器除了实际使用上的机能要求外,在造形与柚色上则强调作者的自我风格。而纯造形表现的陶塑制作,除了造形、釉彩、质感必须符合美学要素外,作者的意念表达也必须十分明确。然而,由于现代陶艺由实用器物的工艺制作,发展成以抒发个人意念与情感的造形表现,其间是有相当大的本质差异。所以,习惯于以传统实用的角度,来欣赏陶艺者,经常无法理解现代陶艺作品中所表现的真正意义,因而造成对现代陶艺的错误见解。在此,以台湾地区陶艺作家的作品为例,对台湾现代陶艺中各种表现形式内容的特质加以探讨,以促进对现代陶艺的了解与欣赏。   
  首先从实用陶瓷器的制作方面谈起:艺术创作贵在个人风格的表现,所以在台湾目前的现代陶艺创作中,有不少作家虽然仍然依循传统的陶瓷器造形与釉色,继续从事创作,但是在作品的造形与釉色的微妙变化上,作者十分强调个人的特色及情感的呈现。以垃坏成形的花瓶造形为例,避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个人风格的作品吴让农的缩釉瓶足为人熟知的作品,他以稳健、熟练的垃坏技巧制作出工整端庄的坏体,并刻意留下明显的拉坏指痕,而在作品中缩釉釉缝之间的露胎上清楚地呈现出来,成为缩釉的背景,使坏体与缩釉之间产生鲜明的对比。   
  刘良佑的彩绘大口瓶系列作品,是以彩绘为主的陶艺创作,在造形单纯的开口大瓶胚体上,运用各种不同的彩釉作画,并运用刮刻的技法增加彩绘画面的立体感,同时由于以釉上彩和釉下彩的交互运用,使得彩绘画而色彩鲜艳、层次丰富。      
  王修功的喷釉花瓶则足另一种施釉风格的表现,他擅长以喷釉的方式,将不同釉色喷洒于造形工整的胚体上,利用喷釉的渐层效果,使釉面具有蒙陇柔和的气氛,颇具中国水墨画的渲染效果。陈佐导的偎红挹翠釉瓶系列作品也足以釉色表现为主的作品,他以特殊的技法让铜红、铜绿双色,同时出现在作品上,鲜艳的红、绿双色彼此交融、相互辉映,颇具特色。此外,游晓昊的刷釉瓶,运用刷釉的丰富笔触,表现活泼热闹的彩绘画面。蔡荣佑的各种消光釉圆体瓶、大钵,则以质朴的釉色与浑厚饱满的胚胎,呈现朴质的风格。孙文斌的铜绿釉大钵,以流畅的拉胚技巧,搭配适度的变形,使作品造形活泼而具有动态之美。林振龙的彩绘瓶足在坏体上以鲜显的釉色,将现代绘画的效果表现出来。郑水国的贴饰高瓶,则是在拉胚的瓶体上,以黏土站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