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古瓷
2009/3/6 18:50:22
为了升值而收藏,把古瓷当作投资对象,对于行家有这种可能。对于初学者要谨慎。现在制假多且伪器逼真,稍有不慎,损失惨重。
陈设观赏,明清官窑已经是天价,不如买现代高仿品。对于一般百姓,民窑仍有投资价值和可能。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和汉唐的陶器艺术性高,但是价格不高,摆在现代的房间内,很有格调,既有投资价值又有观赏价值。
为了学习和研究古瓷,可从收藏古瓷片和伤残古瓷器入手。价钱便宜而且投资风险小。
提高鉴定水平,初入道者可以要以书为师,下列著作可以作参考:
《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业会主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出版。
《中国陶瓷》:冯先铭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元代瓷器》:叶佩兰著,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
《青花瓷器鉴定》:张浦生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
陈德富编《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
李广宁编著《陶瓷器》
马未都著《马说陶瓷》
陆建初著《古陶瓷鉴识学》
参观古瓷实物展览和阅看古瓷彩色图录是以物为师的一种重要方式。逛古玩市场,通过实践来提高对古瓷真伪、市场价值的认识是最直接的办法。初学者应以人为师,虚心向专家和藏友求教。与他人一起参与选择购买,看听别人的经验,取众人之长,可以使自己的鉴识水平迅速提高。
对于赝品不怕,各个时期赝品也有规律,经常留心仿古瓷器的各种特征,进行赝品对比分析。抓住各个发展时期不同窑口胎质、釉质、造型、彩料、纹饰、款识等方面的特征。鉴定对象的真伪面目便都会分辨出来。
鉴定古瓷
看造型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工艺、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因此生产的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点,为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除了掌握各时代、各地区瓷器的造型特点以外,还要观察其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沿、腹部、底足、耳、流、柄、系等都要细致观察,总结出规律。看胎釉
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的不同,烧造的器物质地、胎色、釉色各不相同,成为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别胎色、胎质主要是观察底、口和器身缩釉露胎处的颜色和质地,注意其特征。鉴定釉质则要注意观察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的疏密等特征。看工艺
器物成型工艺不同,烧造方法不同,烧成温度和燃料不同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应特别注意。看纹饰
每个时代、地区的器物纹饰,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花纹题材、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艺术欣赏、生活习俗、制作技术等的不同,成为鉴定时参考的重要因素。看彩料
带釉彩的瓷器,各时期、各瓷址往往各具特色。由于所用彩料成分不同、配制方法不同、烧制条件不同,因而彩料的呈色也有区别,有些区别是十分细微的,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看款识
刻、划、印、写在器物上的文字。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文字内容、书体、笔法、结构、书写位置、字数等。这些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一些款识笔法的细致之处,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特征,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才能看出真伪。
总之,必须对瓷器上各个方面的风格和特点都了解,才能找出鉴定古代瓷器的依据。但是,我们鉴定古代瓷器时不能孤立地去观察某一方面的特征就妄断真伪,必须综合造型、胎质、胎色、釉彩、工艺、釉色、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定。
藏家提示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这就需要注意:
一、不要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
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目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