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钧瓷的反思
2009/3/6 18:50:30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center border=0>
新世纪观注钧瓷发展的第一个研讨会在北京乐陶园举行了。会上各位前辈、同仁热爱钧瓷艺术的人们都发了言。基于他们的发言,结合笔者的体会,提出以下几点看法,抛砖引玉,以期更明确现代钧瓷的主体性和今后的方向:
一、钧瓷的主体性
钧瓷的主体性包括历史主体性、艺术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等。
1、钧瓷的历史主体性
钧瓷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这是起码的定论。然而钧瓷的本质,即区别于其它陶瓷的特性是什么呢?鲜有正面的回答。实际上钧瓷是以其丰富多彩的自然釉色与“唐三彩”同时兴起的唯一的一种高温颜色瓷。不同的是“唐三彩”进入墓地做了“陪葬品”——冥器,而钧瓷作为御用品,赋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了宫庭,成为了“君瓷”。
2、钧瓷的艺术主体性
钧瓷的主体性是通过古朴端庄的造型,结合特有的“神垕”环境,实现釉色诡变产生特有的理性范畴,放弃了这一点,把钧瓷类同于其它陶瓷、工艺品,钧瓷也就失去了灵魂。
3、钧瓷的文化主体性
钧瓷之所以进入宫庭,是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所决定。是基于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烙印上丰富的治世思维、处世态度、人生的理解及自然的反思。简单地评论成功钧瓷的得与失。是肤浅与滑稽的,当然钧瓷本身也存在着优劣之作。
4、钧瓷的审美主体性
钧瓷是美的范畴,既有中国画的人文特点,又具有“奇石”的自然天成的情趣,是“天人合一”的杰作。区别开工艺陶瓷品才是进入了钧瓷审美的境界。钧瓷的生命力也就在于此。
另外要谈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对钧瓷的反思和可能的变革:
1、钧瓷的反思
钧瓷为何入住宫庭?为何在北宋徽宗年间设立了“官窑”?为何命为“钧瓷”?为何钧瓷的故乡神垕之“垕”独具特点?为什么钧窑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钧瓷的最终价值是什么?可以说,考古论证是必须的,合理推测是当然的,然而为达到某种目的,想当然的涂改,只能出现饽论和谬误。
2、钧瓷的可能性变革
现代钧瓷有崇古复古的倾向,这是一个可能的误区;也有以陶艺——型的变化来代替钧瓷的进步,这也是一个误区。讨论今后的发展,要建立起基本的理论方向和实践方向,同时与时代、与市场的接轨,才是这次研讨会的中心,才是对钧瓷的有益贡献。
钧瓷艺术的承传与发展 [原创 2006-02-13 04:22:39]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它独产于河南省禹州市,因禹州建有夏朝举行开国大典的钧台而得名。尽管钧瓷的产生是生活的、实用的,但随着钧瓷的发展,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精神指向日益明确,再加上烧造技术的不断革新、完善,成为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钧瓷的审美沿革
钧瓷经过一代一代不断地继承创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当时的主流艺术思想。唐代钧瓷黑底白斑,酣畅流动,体现了当时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特点。到了宋代,钧艺家们追求一种质朴净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风度和追求的美学境界,从而使宋钧达到了钧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成为当时五大名窑之首。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青釉点斑等装饰技法是宋、金窑器中所没有的,形成了元钧显著的个性特点,并与元朝蒙古族粗犷的民风相吻合。钧瓷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是古代钧瓷和审美思想的统一,体现了古代钧艺家的劳动创造。
现代钧瓷的分期和特点
现代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