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二十年 制作三分 “ 期 ”
2009/3/6 18:51:40

    北宋汝官窑瓷虽然仅生产了二十多年时间,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可谓是昙花一现,但汝瓷却一直闪烁着难以遮盖的光芒。事实上,尽管汝官窑瓷的生产期只有二十年,但其产品也可氛围早,中,晚三期,这就是汝瓷三分法.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left border=0>

    令人遗憾的是,三分法在中国至今仍是待解之谜。目前国内传统鉴定的高手大家,并不识中后期汝官窑瓷。高科技无损检测也仅能鉴定早期汝瓷。高科技鉴定需要传统鉴定为其提供标本。否则其数据库无法建立,也无法获得中后期汝瓷胎釉中元素成分和比例。然而对早期汝瓷高科技无损鉴定的准确率已接近 100% ,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古陶瓷鉴定一定是高科技的天下。但高科技鉴定的发展完善,还需要传统鉴定的大力支援,倾力相助。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传统鉴定与高科技鉴定的合作难尽人意,笔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很有点像历史上的国共合作。 
  汝官窑瓷釉早,中,晚三期之分,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所藏汝瓷大多数是汝瓷早期产品。以早期汝瓷作标准器去比后期汝瓷,这就是失误的原因。高科技鉴定出现失误和传统鉴定害的是同一种病。汝瓷三分法解决不了,高科技鉴定汝瓷就很难进入实战。 
  中后期汝瓷传世品瓷片标本首先要靠传统鉴定识别,然后为科研部门提供准确的标本,只有这样科研数据库才能健全,否则高科技无损鉴定无法开展对中后期汝瓷的鉴定工作。 
  据了解,在汝官窑发掘中瓷片的出土层次并未打乱。一个有经验的古陶瓷专家,在发掘中根据汝官窑遗址地层,再借助自己的经验,把汝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瓷片加以区分并不十分困难。汝瓷的釉中配方比较复杂。它的生产随着自身的发展在不断完善。 
  三个阶段釉的配方均不一样,釉中各种元素及含量也不尽相同。胎质由早期的疏松向致密演变。瓷土淘洗的更加精细。釉色由早期的印青,灰青向天青,天兰,纯正的粉青演变。片纹也由较大开片向细密开片变化,后期还出现了无纹汝瓷和瓷塑工艺品。由不成熟向成熟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假若不尽快破解汝瓷三分法这个待解之谜,不但传统鉴定会出现大的漏洞,而且高科技鉴定也会止步不前,难以开展对中后期汝瓷的鉴定工作。中后期汝瓷在民间时有出现。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笔者担心,这批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有流失海外的可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不能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再度发生。 
   
一、早期汝瓷 
  汝官窑的早期产品,以传世品来看,釉色灰青,卵青者居多数,略带粉青者也占相当的比例,偏天青色者极为少见。里外光素无纹饰,开片略大,片纹好,器物内外蟹爪纹明显可见。胎质灰白,疏松,瓷土经过淘洗,但不够精细。釉下气泡小而稀疏,用廖若星晨形容较为确切。烧制方法为支钉支烧和垫饼支两种,中后期汝瓷烧制也是如此。汝官窑早期汝瓷主要收藏于台北故宫 23 件,北京故宫 17 件,上博 8 件,英国,日本,香港也有十多件藏品。以上传世汝瓷,绝大多数为汝窑早期产品。在釉色上,印青 18 件,粉青 28 件,偏天青色器物还不足 14 件。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对汝瓷虽有研究,但成果甚微。 
 
二、中期汝瓷 
  汝官窑发展到中期时,制瓷工艺有很大的改进,汝民窑的刻印花技术已在生产中广泛采用。釉色向多样化演变,豆青,粉青,月白,天青等釉色开始出现,片纹也由大开片向细密开片演变。与早期汝瓷相比,胎质也趋向紧密。请看以下器物,是否能从中推理中期汝瓷的演变过程。   
三、后期汝瓷 
  汝窑后期产品室笔者探讨汝瓷的重中之重。徽宗政和年间该窑的产品达到了顶峰。此时汝窑的釉色以天青,天兰为主色。还有豆青,粉青,葱绿,梅子青。八大釉色具全。历史文献曾有 " 汝瓷无纹者尤好 " 的记载,而无纹汝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