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汝窑——亲炙佚名收藏家世纪珍藏
2009/3/6 18:51:43

    公元十世纪,中国陶瓷史上,升起一颗冉冉晨星─汝窑。显赫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宋代即已定评「以汝为魁」,至今犹然。汝瓷以其寥若晨星,珍如拱璧为历朝宫廷、历代藏家所重。汝器的绚烂神采与神秘隐晦,为瓷史留下了扑朔迷离的诸多不惑的疑团。 
    陆游《老学庵笔记》:「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窑器。」(宋叶置《垣斋笔衡》)宋赵皇朝钦命开窑,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将作少监萧服监设汝州窑务」。因此,汝窑作为「官窑」,从来只有共识,没有疑义。但是,汝窑的历史沿革,作品断代,釉胎特质,传世作品,以至窑址等等问题,则是议论不断,莫衷一是。而延续几代流行的争论,主要是:所谓「汝瓷传世不足百件」。有的甚至说「全世界总数只有六十件」;未见陪葬出土汝器;汝窑烧造年代;官(窑)民(窑)之分,承传和分野……历史学家、陶瓷学者、收藏鉴赏家,虽经艰辛,不懈穷究。但始终未能圆满地解答汝窑的关键疑团。这与学者们的学力、毅力无关。陶瓷的学术研究,没有足够的实物为依据,(所谓传世汝器不足百件。公私度藏珍如拱璧,多以学者能够有缘接触?醰)仅从几则有限的文献、古籍来回传拟、引申、发挥。所据论点,往往难以圆说。论据勉强,有懈可击,固难服众。 
    中国解放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先后多次调查、初步发掘。河南清凉寺宋代汝窑官窑中心烧制区遗址的发现,汝窑的研究才有若干实质性的进展。1987、1989年,特别是2000年第六次考古发掘。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青龙寺,宋时属古汝州),发现房基和作坊五座;灰坑和澄泥地八个;窑县二百一十余件;各类完整和可复原瓷器、碎片上千包……虽然,汝器成品不多,河南文物考古所仅藏四件,且非典型代表作。但是,此次考古发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为汝窑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奠定了深厚的科研基础: 
    首先,为解决北宋官窑遗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肯定了汝官窑的确切窑址。 
    其次,成千上万的遗存碎片,说明矜贵的汝瓷烧制过程中,钦点监窑官(北宋称「典御」)在窑场下「供御检退」。成品中百中取一、二。器形不规,产品变形,釉质不纯,发色不佳,釉色晦暗等等,均打碎废弃。(难怪存世汝器皆精美绝伦!)然而,大量碎片对于汝瓷釉色种类,釉质分类,特别是胎质的研究提供了实质性根据。文献记载,汝器「胎质细密而坚致」,带深浅不同的灰褐色,称「香灰胎」。存世汝瓷均「裹足支烧」,里外满釉而不露胎、现代人谁也未见汝器胚胎个中为何物?清凉寺的发掘,大批碎片,首次从实物中见证「香灰胎」(图一)的「庐山」真面目。 
    第三,清凉寺发掘出土二百余件窑具中,有许多「环形支垫」,证明汝瓷是中国,以至世界陶瓷史上瓷器「满釉钉烧」工艺的滥觞。具有首创性、开拓性的历史意义。 
    第四,文献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尤难得。」(南宋:周辉《清波杂志》)。「汝窑用玛瑙末作泑(釉),当时只供御,绝难得……」(李日华《紫挑轩杂缀》)。言之凿凿。唯汝窑究竟是否以珍贵的玛瑙末配方为釉?历来传而无据。此次清凉寺考古,从遗留碎片化验、分析中,证实汝器釉中确有玛瑙成分的确切结论。更重要的是,清凉寺(古汝州)考古现场附近,发现了多处玛瑙矿场遗址。从而证实了汝瓷「玛瑙末为釉」的物质基础。 
    汝瓷工匠正是聪慧地利用此有利的物质基础,实践中不断提炼,不断总结。从还原焰中,控制较低温度。再经过一段保温慢冷过程,使釉中大量长钙石,短针状晶体(或为玛瑙成分)析出大量气泡团,形成汝瓷乳浊状态。神奇地烧成堪称一绝,千古绝唱的享誉千载的汝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