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名瓷后周柴窑之新探
2009/3/6 18:51:43
一、柴窑的前引
柴窑为我中华历代名瓷之魁,以其清丽秀雅的青瓷釉色,有细纹小开片,曲折逶迤于瓷胎深处的冰裂纹,似断非断,若隐若现. 晶莹如镜,滋润细腻,轻簿如纸.玲珑剔透.兼有高度工艺透明瓷之造型,扣之如龙吟细绕之玉磐,清远悠长, 独步我五千多年来的中华瓷林。
柴窑,是由五代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于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下令所创建的御窑,窑址在河南郑州和汴梁之间.其釉色经柴主御定为《雨过天青云破处. 者般颜色做将来》经集全国人力, 物力,和当代工艺大师, 寻找各种优质胎土, 苦心设计出为之适用的釉面配方和烧制工艺。精心制作。终于烧造出具有《青如天、明如镜、簿如纸、声如磐》。四大特征,千古最美的青瓷,为当代诸名窑之冠。
当时,五代正处于我国中古史上最乱时期,北有契丹占我幽州大批疆土, 仍连年入侵我关内各地,到处掳掠,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而各封建割据,如《后晋》是靠向契丹称“儿皇帝”,年年收括民脂民膏来求苟延殘喘的一时之安, 南唐、巴蜀、北汉、江淮等地,其领主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贪官横征暴虐、苛税重重,百姓饥寒交迫,吃糠咽菜,衣不敞体,日日挣扎在死亡线上不知有几千万,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上下贪官污吏,挪用公款山珍海味大吃大喝一顿,就够老百姓一家吃一年的还要多。
柴世宗雄才大略,即位初,采用王朴《平边策》受命于危急之时,慨然有平定天下之志, 亲率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亲冒矢石,连年用兵抗契丹之侵略,并进军巴蜀、北汉、江淮、南唐,以救天下苍生于水火。
周世宗创建御用柴窑,绝不是贪图皇宫高级观赏享用, 而是把军中将士生活用的碗盆碟汤瓷器, 全由柴窑秘密挑起军需重担,月供三十余万件,前线仗打得越激烈.柴窑供应军需瓷器就越多,因此生产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大特征的高档工艺的柴瓷,产量就极有限,烧制成品,完整件在当时就很难见到,故有片柴值千金之说。
柴荣为统一大业,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二月继位,十一月正式下诏进攻南唐寿州,显德三年(即957年)----显德五年(即958年)三次亲征江淮。收归南唐江淮十四州六十县,显德六年(即969年)大举北伐契丹入侵之敌,收复莫、易、瀛三州。
不幸在进军途中病逝。享年38岁,在位仅五年另六个月,一代英主周世宗,文武全才,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良臣猛将。一生为捍卫我中华国家领土之统一,转战南北,亲冒矢石,长达五年,可惜英年早逝。
赵匡胤是柴荣选拔的大将,但在周世宗逝世后不到几个月,(公元960年),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得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代有微词,但在平边战略上,完全按照周世宗统一全国既定方针,荡平西蜀、南唐、吴越、破北汉,御辽兵于幽州,天下既定,集权中央。
周世宗的抱负和理想,为北宋平定天下,典定了基础.功不可没,这也是柴氏子孙在宋朝一直受到朝廷世袭柴王优厚待迂的理由和补偿。
宋承周后,连江山都要夺取,当然不会舍此柴窑名器,但翻遍太祖、太宗两朝内府密档,找不到几件高档柴窑,这也说明连周世宗柴荣本人也没享受过,宋帝才下令把原来柴窑大批工艺匠师, 从郑州附近迁移到汝州宝丰清凉寺村一带,加以继承,定名汝窑,青如天,明如镜的特色,在汝窑得到一定发展,而薄如纸,声如磬的工艺则由定窑继承而青出于蓝!
二、古文献对柴窑的四大特征的记载
重要文献摘要如下:
1、北宋欧阳修《归田集》(公元1007-1072):“柴氏窑色青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
欧阳修生活年代,距柴窑相差不过数十年,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进士,官至参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