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瓷宋代汝窑之初探兼论与柴窑渊源
2009/3/6 18:51:43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魁,以其清丽秀雅,晶莹如玉的釉色,古雅大方而又玲珑剔透之造型,独步我中华瓷林。《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汝瓷集五代青瓷柴窑之大成。继往开来。开拓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鼎盛于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前后100多年,是为宫廷御用而设置的窑场,宋徽宗赵佶,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19岁继位, 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书为瘦金体,萧洒飘逸,画有“松下听琴” 冠绝艺林,文史诗词艺术修养很高,又极为推崇道教,自号教主道君皇帝,在他的倡导下,汝窑在造型上向古雅清丽,玲珑剔透发展,达到二千年以来我中华青瓷史上最高艺术境界,冠绝华夏。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南下攻占北宋皇都汴梁(开封)后,北宋亡, 汝窑匠师大部流离失散,一代瓷林天骄,从此蜇声灭迹。
解放后1986年底,我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临汝进行大量调查和发掘,终于在临汝附近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发现了汝窑遗址,出土一批宋代汝瓷,和大量汝瓷碎片,从而揭开千年汝窑之谜,宝丰县在北宋属汝州辖区,故名汝窑。
北宋欧阳修《归田集》(公元1007-1072)中云:“柴氏窑色青如天,声如磬,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
欧阳修 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进士,曾任宋仁宗朝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散文诗词为当时一代宗师,他的话应当可信。
在其书内咏《 汝窑花觚 》诗中:“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瓷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金洁,华胰光暗滋。旨弹声戛玉。须插好花枝。”
确证:1、唯有官家的汝窑,比较相似于当时己稀有的后周柴窑。
2、最早提及柴窑的四大特色。
3、最早论述汝官窑,最早表明柴窑与汝官窑的渊源关系。
4、最为重要的是把汝官窑的烧制,提早到宋仁宗朝年代(公元1022-1063年)的权威历史记载。
当然,也有学者会说:拿不出实物来,也很难令人信服!那请看:
以下几件汝窑《宋仁宗》款实物珍品和“蔡”“成王殿”“内府”款都是汝窑实物珍品,每件高度都在20公分以上的大器,仍有五代之风,请欣赏如下: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北宋天青双贯耳三足香炉 “宋仁宗”款
高:23.6cm 上口径:15.5cm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北宋天青双贯耳弦纹瓶 “宋仁宗”款
五个支点 高:22cm
上口径:6.7cm 下口径:7.4cm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北宋天青瓜棱葫芦瓶 “蔡”字款
五个支点 高21.4cm
上口径:3.2cm 下口径:6.7cm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北宋天青玉楼春瓶 “成王殿”款
五个支点 高:21cm
上口径:4.7cm 下口径:7.3cm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北宋天青双贯耳弦纹瓶 “内府”款
五个支点 高:21cm
上口径:5.7cm 下口径:7.7cm
据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云;“汝窑禁中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非常珍贵,历史各类文献中都对此推崇备至。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