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泰斗传播陶瓷艺术经验
2014/3/2 17:54:20

  现在,大家都在谈艺术传承。尤其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问题比较突出。我一生都在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从实践和理论上逐渐积累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不对之处,一起商讨指正。
 
  传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伟大的建筑,都是在宽广坚实的基础之上,一层一层夯实牢固,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来的。艺术工作,看起来很潇洒,灵感来了,随心所欲,有时甚至披发长啸,佯狂痴颠,但其实,是很艰苦,需要耐力,汗水和心血的。陶瓷艺术界那些空中楼阁、昙花一现、眩人耳目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但都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一生中见到的很多。究其原因,无非是经不住诱惑,金钱的诱惑,名气的诱惑,地位的诱惑,虚荣心作怪,急功近利。从创新的角度说,也未尝不是好事,至少可以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创作提供警示和借鉴。这也是艺术创作容许甚至鼓励这种探索和尝试,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艺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我在这里重点要谈的是,基于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我认为,真正的创新只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能够代表作者独特的艺术思维的作品。包括创新的艺术手法,创新的表现形式,创新的技巧,创新的艺术理念,崭新的思想境界。
 
  其次,真正的创新,本身可以成为后来者进一步创新的基石。这样说就比较好理解,更容易被人接受。因为,老是说继承,传承,说滥了,很多人不以为然,熟视无睹,甚至生出逆反心理。什么样的创新可以成为后来者进一步创新的基石呢?当然,只有那些本身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本身基础牢固的东西才可以成为基石。这就回到了传承的意义上来了。是一回事的两个面,换了一种说法而已。虽然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但更容易让人理解,也更接近艺术进步的要领。
 
  什么是传统?我认为,艺术上讲的传统可以是题材、技法、风格,甚至禁忌和信仰,但归根结底,传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深入骨髓的气质。就像你看外国人唱京剧,扮相,板眼都很到位,举手投足也中规中矩的,就是觉得别扭,一听就不是中国人那味。听说有的人学习了很长时间,还是不行。原因就是没有深厚的传统积淀,或者说,传统还没有进入骨子里,还没有一种传统浸透的生活方式。
 
  陶瓷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塑造的中国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一个代表性器物,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结合得最完美的东西,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风度和文化品质。可以说,陶瓷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同时,中国的文化也成就了当今陶瓷的面貌和风格。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是,到了现当代陶瓷美术,经历了西方美术思潮的几次冲击,中国美术包括陶瓷美术,深受西方审美观的影响,涌现了一批新潮的作者和作品,看上去怪异突兀,与我们的传统温良恭俭让的审美观格格不入,一度引起争议,有的人甚至表现出一种恐慌的心理。但是依我看,其实大可不必。事实证明,后来的陶瓷艺术终究回归到中国艺术的路子上来。因为不管题材,技法,甚至审美观怎么变,作者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还是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境界,只要这个作者骨子里任然流着中国文化的血液,他的作品就依然是中国的,民族的。
 
  离开了传承,创新没有意义。因此说,传承什么依然是艺术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以我自己的儿子张晓杰为例,谈一谈我们父子之间在艺术传承上的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或可引为借鉴。
 
  晓杰的童年,正赶上文革动乱,我在轻工部陶研所的工作也受到影响和干扰,一度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同时也为我传艺给他提供了机遇和大量的时间,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晓杰就是在这样的学艺的关键时期,上手画瓷的。后来他在国际国内获得一系列的大奖,多次提到这种童年学艺的经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