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中的宋学元素
2009/9/1 8:00:50

  综观中国文化史,我们可以概略为以下特点。即唐文化的特色是呈现张扬,相比较宋文化即宋学之特点则呈现强烈的内敛性。宋时中国儒学、道家与佛教三教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丰富了中国哲学思想理念。因此,可将此时期的宋文化称之为宋学。宋学以具有强烈的内向与含蓄特点而见长。在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中蕴藏有非常丰富的宋学元素与文化精神。
 
  宋学亦可叫做理学。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和一”思想,经过宋代理学重新整理与发扬,成为当时以理学为代表的最主要的儒教思想理念。人们的思想理念和精神面貌,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亦即人文精神开始主导陶瓷艺术发展。宋代工艺意匠焕然一新,其转变最初动因即源于此。譬如花鸟画,虽然唐代已出现擅长花鸟与风俗画的画家,及以山水表意的画家,但当宋瓷中大量使用翰林院画家们创作的花鸟画、虫、鱼等主题纹饰,及不以劝戒为目的的风俗画时,开始了由宗教向时俗生活的根本转变。宋瓷山水画与花鸟画充满了人对自然界自由精神的向往,反映的是人的实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感受,已明显脱离宗教以劝戒为目的桎梏,并启开吉祥纹样时代的帷幕。当时人们注重文化艺术修养,重视思想理念与精神生活的提升。宋代哲学被称为理学,理学中有一派特别证实儒家的格物。格物即对每一件事物均采用非常认真的方法去分析与研究其构成道理。如即使一朵小花必有复杂精密之结构和组织。如花蕊有不同的雄花蕊与雌花蕊。还有叶子的脉络即其排列方法等。宋时宫廷画家与文人们已将格物的精神应用于各种创作中。包括绘画在内,诞生出现代非常严谨及写实的花鸟画。当然事实证明,宋代格物精神对陶瓷装饰及造型艺术熏陶很深。宋朝为“郁郁乎文哉”,奉行“以文治国”方略。由此酿成整个社会重视文化艺术的浓厚风气。宋瓷装饰艺术,无论是单色釉还是纹样装饰皆最为出类拔萃。中国陶瓷艺术在其演进过程中,宋文化与格物精神影响颇深。宋时曾设立专门培养绘画人才学校—画学,亦称翰林画院。学生分“士流”与“杂流”,依三舍法补试。专业科目则分为佛道、人物、鸟兽、话竹、屋木、并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说文》教篆字解音训,其他三书利用问答法,观察能否通达画意
 
  另外“士流”另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习一小经或读律。考画以不蹈袭前人而情态形色俱若自然为功,在官方极度重视绘画艺术大气候下,中原京畿之地的民间窑场,很显然会得风气之先,启开陶瓷装饰艺术新篇章。
 
  宋代经济、文化、陶瓷业取得空前的发展。当时虽然还生产宗教仪式供器、日用品,在本质意义上毫无差别,但器具已经大量由祭祀用品为主转向生活实用品时代,即人类的精神视点从宗教劝戒理念世界转向现实世界。宋是官、民窑艺术相跻、陶瓷艺术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名窑遍地而起,如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陶瓷艺术鲜花竞相开放。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等民间窑场窑场突破单种釉色装饰局限,开创出以釉下刻划花、青釉釉下刻花、印花、白地黑花彩绘、宋三彩、黑釉等装饰新局面,为中国陶瓷后世青花、五彩、粉彩等艺术开辟新纪元。儒家文化以其倡导的格物精神,对陶瓷艺术发展影响颇深。宋提倡理学,信仰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整个社会的思潮。宋汝官瓷与南宋官窑均釉色剔透、幽玄纯净、冰肌玉骨,蕴涵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定窑制瓷技艺最为精湛,瓷质细腻、胎薄釉净,无论印花还是刻花工艺均精工细作,技艺精湛,惟妙惟肖。钧窑的乳浊铜红釉酿造出“夕阳紫翠忽成岚”绝妙意境,可谓巧夺天工。哥窑以纹片釉及紫口铁足特色,散发出神秘的艺术光彩。宋代中国陶瓷艺坛出现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局面。总之以宋瓷为代表的制瓷技术与装饰技法,后来为金、元、明、清各个时代所广泛吸收、融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