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真迹,给人送礼找不到有品位的礼物。
 
  “这就是艺术复制品巨大的市场缺口。”华辰拍卖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表示。
 
  故事一 引入数字技术成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
 
  “我们现在处于前期投入,逐步回收阶段。”
 
  一鼎轩文化艺术发展公司是艺术复制品行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董事长吉平早年为驻英国大使馆武官。在国外期间,亲眼目睹国外成熟的艺术品复制市场。1997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日本二玄社复制台北故宫的画后,决定做艺术品复制的生意。
 
  一鼎轩是在2002年初成立。在做前期的市场调研时,吉平认识到博物馆和大收藏家不是艺术复制品的消费群体,有一定欣赏水平的中产阶层、专业人士才是艺术复制品主要的消费群体,他们把艺术复制品做欣赏、学习、装饰、礼品用。
 
  200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发得极其有限。一鼎轩公司销售总监王圆女士回忆起当时艰难开拓市场的情形:“当时知道复制品是什么的人很少,而且大家的疑问是既然是复制品为什么还那么贵。”这样的市场环境,通过办展的形式来推销画显得非常重要了。一年下来,一鼎轩自己和各地代销商办了20场展览。
 
  做艺术品复制门槛很高,一鼎轩研发复制技术用了两三年。在开始做故宫文物的复制品时,一鼎轩先做了故宫提供的两幅画的反转片,做成复制品经故宫有关专家进行鉴定后,一鼎轩获得故宫授权,做我国古代书画的复制品。从中国第一幅山水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到晚清书画,共复制了古代书画100多幅。2004年一鼎轩首先把数字技术引入古代书画仿真制作领域。数字技术复制,各个复制公司有自己独家的技术,比较难复制的画,一幅大概需要一个星期。
 
  “我们现在处于前期投入,逐步回收阶段。”王圆指着挂在墙上的清代袁江的《阿房宫》,这是复制品中最贵的一幅,价值18万元,现已卖出20幅。一鼎轩每年复制200-300个品种,售出几千张画。一鼎轩还和油画协会合作复制油画,目前正在和国外的博物馆洽谈合作。
故事二 “曲径通幽”运作艺术品产业
 
  “艺术品产业用富有创意的经营模式来运作,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
 
  和一些艰苦卓绝的创业者相比,百雅轩总经理李大钧的创业之路可谓顺顺当当。早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对艺术品有着浓厚兴趣,1992年毕业后在中国旅游出版社工作。在1996年他偶然发现梵高的画竟然在日本卖到了几千万美元,一计算,这几乎相当于人民币两个亿!而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大师级的画作也不过1万—2万元,“这样的对比,对我刺激很大,中国的艺术品产业刚刚开始。”
 
  经过将近两年的市场调研,2002年李大钧投入500万建立百雅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4000多平方米的艺术品复制基地、请权威的74岁高龄珂罗版专家周永召先生出山、有5位老技师、20多位专业人员,100位工作人员,用成本比较低廉的宣纸复制,“珂罗版技术就是手工在玻璃上印”,一年复制100多种画,每种至少复制100张,价钱在300—10000元之间,海外市场占总销售额的1/4,而且供不应求。百雅轩复制故宫博物院的国宝《隋人出师颂》、赵昌的《写生峡蝶图》、台北故宫怀素的自叙帖,顶级画家吴冠中、袁运甫的画,可谓选题独特,这些珍贵的画以什么方式得到真品进行复制呢?李大钧精心策划,实施“曲径通幽”策略。在2003年11月,李大钧成立紫禁城天地公司与故宫博物院进行合作,依托故宫博物院丰富的资源,开发故宫的文化产品,并且开展面向世界的艺术展览活动。一来二往,取得故宫产品的复制资格水到渠成。在复制《隋人出师颂》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大名鼎鼎的杨新先生在现场进行了指导。2004年,百雅轩经故宫授权仿制名作《隋人书出师颂》,限量发行2008件,每件售价3600元。李敖在北京时,故宫赠给李敖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