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临汝窑口分布与装饰艺术
2010/5/12 13:48:40

河南临汝窑口分布与装饰艺术
汝窑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钧(河南禹州)、官(河南开封)、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汝窑因产自汝州而得名。南宋时就已“近尤难得”,成为稀世珍品。汝窑既采用了定窑印花技术,也受到陕西铜川耀州窑的影响,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汝窑产品胎质坚硬,釉色莹润,晶莹亮丽、汁水莹泽。
 
汝窑分两部分组成,一为宫廷烧制御用品称为汝官窑;一为广大民间生产生活日用品,称为民窑。为了便于区分,学术界习惯于把前者统称为汝窑或汝官窑,而把后者则称作为“临汝窑”,汝官窑是在临汝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据文献记载:北宋晚期,官府认为“定器有芒不堪用,则改命汝州烧造青瓷器。”把原汝州地区的临汝窑改为官窑,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品。现就临汝窑的烧造历史,窑口分布,烧制工艺及其装饰艺术等简述如下,就教于诸方家。
 
一临汝窑的烧造历史
 
汝窑因地处汝州而得名,汝州位于嵩山和伏牛山相间的丘陵地带。605年,隋炀帝大业初,始建汝州。历史上河南瓷业兴旺,因此各地窑口,对汝窑的创烧均有积极的影响。如北魏的洛京窑,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安阳相州窑,巩县铁匠炉窑以及鲁山段店窑等,均已成功地烧制出质量较好的青釉瓷器。鲁山段店窑在初唐创烧的“鲁山花瓷”,其制瓷工艺技术对汝州地区及其临近的各窑,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经过盛唐时期瓷业的勃兴和五代后周创办柴窑,为汝窑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到了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更促进了河南地区的陶瓷的发展。以至群窑四起,竞相争辉。汝窑的独具风格的刻、印花卉的青瓷,从北宋初年即已问世。
 
由于临汝窑烧制的瓷器运用铁的还原恰到好处,使制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历经沧桑而不衰。到了北宋晚期,由于临汝窑名声大振,更富于装饰,所以各地窑口又竞相仿制,不仅为民间青睐,更受到宫廷的赞赏与宠爱,并把原为民间烧制日用生活器皿的宝丰清凉寺窑垄断为官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器。
 
北宋末年,宋室南迁,由于战乱,窑场一度荒废。但战乱之后的窑场,除官窑窑毁停烧,而为民间生产日用器皿的各地窑口,很快得以恢复,所以金元以来,各窑仍继续生产。然已达不到宋代之传统瓷艺,装饰简单,釉色单调,多数呈现葱翠青之单一色调,元末已到尾声,到了明代已被其他品种所取代。
 
二临汝窑的窑口分布
 
汝窑除汝官窑已在宝丰清凉寺村找到,其他民窑的分布,则遍于临汝四乡。据考古调查,在原临汝县(今汝州市)境,共发现40余处烧制刻、印花卉的青瓷窑址,最具代表性的要属临汝严和店窑。
 
该窑址位于临汝县西南蟒川乡严和店村北处,距县城7.5公里。地势北高南低,西北和北部依山坡丘岭,南临蟒川河。小北沟水流贯穿址中部。南行注入蟒川河,仅在河北台地上窑场面积即达80000多平方米。若与村南轧花沟窑以及村南仅隔河相望的大堰头窑址相连接,窑场规模十分可观,三窑场隔河相望,遥相呼应。严和店原意为从山里外运山货与瓷器的验货关口,久之按当地谐音则传为“严和店”了。据考古调查资料获知,仅河南地区宋代以来,烧制临汝窑印花青瓷的窑口主要有:新安城关窑,宜阳锦屏山窑,鲁山段店窑,内乡大窑店窑,宝丰清凉寺窑、韩庄窑、上李窑,禹县钧台窑,登封曲河窑、郑庄窑、李家门窑、冶窑,许昌五楼村窑,焦作李封窑,鹤壁集窑及其安阳善应窑等,其中尤以临汝严和店窑、唐沟窑、斑庄窑、新安城关窑、宜阳锦屏山窑、禹县钧台窑、鲁山段店窑及其内乡大窑店窑为著名。各窑往往创立牌号,如碗常以姓氏为标记,以招睐顾客,而一旦成为名牌,各窑又竞相仿制。如“吴”姓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