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情,茶之趣
2011/8/17 0:32:48

  说到茶情,最突出的是以茶祭祖,以茶敬客,以茶为媒。德昂族有“茶叶创世”之说;藏族古谚:“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而在汉族,两晋时期献出现了以茶水代酒,以茶饼代三牲为祭的习俗。如今,汉族过节祭拜祖先要摆茶一盅,可谓“无茶不祭”、“茶到意到”是茶情的特殊表现。端茶送客是没有条文的礼节。“客来敬茶”。是中国人好客的传统礼俗,小小一盏清茶,注满着主人的深情厚爱。通过互相敬茶,即使是素昧平生的人通过茶也可以成为好朋友。久而久之,茶与婚姻也就在历史发展中成了某种固定的联系。桂西农村一带,汉族男女定婚时,女方自同意这门亲事后开始用布缝制鞋子,日夜加班加点,男家要将女方要缝制鞋子的数量告之媒婆,由媒婆再告之女方应缝制的数量,一般以男方的直系亲戚的多少来定。定亲要选定日期,男方会在这一天叫上亲亲戚戚几十人带上肉、酒、米到女方家庆贺,第二天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女方将男方带来的“米花”用开水泡好,以“米花”当茶,男方会按事先安排好的亲戚入座,美其名曰“喝茶”。吃完碗里的“米花”,都要在碗里放钱,20--100元不等,这时女方会将做好的鞋子一一摆在众亲戚面前。男人面前是青面步鞋,女人面前摆绣花鞋。在困难时期,没有茶叶也没有米花时,有的人甚至用红薯叶晒干后代替茶叶。广西苗族在求婚时,如果姑娘沏的茶水中有四匹茶叶,说明姑娘同意这门婚事,如只有三匹茶叶,则表示拒绝。茶叶还是定情信物,僳僳族姑娘爱上了哪位小伙子,在送给小伙子的绣花荷包里一定有一小撮茶叶,这叫“定情茶”。茶在整个婚礼中更是亦然。傣族办婚事邀请亲朋光临,请者派人身背。“茶叶请柬”,手捧竹篾花盘,分送给要邀请的客人。闽南、粤东、台湾、鄂南等地,以及僳僳等一些少数民族,夫妻成婚,闭门要喝“同心茶”,以示甜蜜同心。茶在整个婚姻礼仪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充满若意趣盎然的人情味。 
  最具茶趣的是斗茶、分茶之戏、茶宴和茶回文。 
  斗茶是感官中审评茶叶质量优次的活动。始于唐代,兴于宋代。斗茶场上,品茶高手轮流观看和品尝冲泡开的各种精美茶叶,通过斗茶色、斗茶味、斗茶香,比色之艳、形之关、茶之香、味之醇,优则称胜。到宋代,茶已不专为饮用,而演变为娱乐遣兴的乐事了,这就是“分茶之戏”。当时只有饼茶、团茶,还没有散茶。冲泡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箸击拂”,顿时,茶水波纹变幻多端,或似山水云雾之景,或如花草鸟兽虫之伏,纤巧如画,但倾刻即散。自成物象,情趣盎然。 
  在唐代,茶宴已成一时风尚,特别在文人士大夫及宗教寺院中盛行,到后流传到平民百姓之中,随之出现了适合民间需要的各类茶馆。文人在茶宴中,以茶会友,以茶益文,并把书画、诗词、歌舞引入茶宴;他们在茶宴中吟诗作画,创作了不少恰炙人口的回文诗、回文联和回文佳句,统称茶回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百回环茶诗绝句:“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此诗逆读就是:“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衫碧唾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正反都是好诗,把茶的清雅独特风味和令人舒心怡神的奇效描绘出来,大有“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的优美意境和盎然情趣。对茶情有独钟的中国人,在饮茶中极重情外,还讲究一个。“趣”宇。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茶情茶趣。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