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事实证明,这是他人生的一种福分和艺术的缘分。
 
  1977年,十年文革结束。陶瓷美术界人才青黄不接,有断代的危险,很多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所以,部陶研所决定招收一部分有家族传承的年轻人集中培养。王锡良大师等部所最有成就的老艺术家都亲自带学生。晓杰那时候已经跟我学习了几年,笔力虽还稚嫩,画的人物却很有灵气,深受王锡良大师喜爱,总是格外用心指点。短短两年,晓杰进步很快,我和他的母亲亚凤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除了悉心传授自己的技艺外,更是竭尽全力地培养他的艺术品格。
 
  品格这个东西,对搞艺术的人来说,很重要。不是有一句话说,艺术即风格吗。坦率地说,晓杰在艺术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我和他母亲亚凤的精心传授外,家族中著名的珠山八友徐仲南、刘雨岑、以及徐天梅等陶瓷艺术家的人品和艺品口口相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晓杰的艺术品格的养成。更重要的是,他似乎有一种天赋,有时候,当我手把手教他的时候,常常有一种幻觉,觉得他好像上辈子就是个画瓷的红店佬呢。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感到,工艺的传授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格。人没有特立独行的人格,艺术的风格又从何而来呢。旧时代,三年学徒,跟着师父,生活上是跟师父师母融为一体的,是要侍候师父师母的起居的。后来有一种说法,说那是剥削。现在想想,那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融入,只有在生活方式上一点一滴地养成,才能够真正传承艺术的真品格。可能当时许多师徒本人并不能认识到这一层,但这种古人传下来的师徒授受的方式,真是有道理的。在这一点上,晓杰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我的其他徒弟就不具备了,原因是我对剥削两个字深恶痛绝,绝对不让徒弟进入我的生活的。
 
  晓杰后来上大学,接受西方美术观念,不再囿于父子相传因袭的老路子,我是很赞成的。因为,我知道,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已经深入他的骨髓,无论他画什么题材,无论他怎样变化他的审美视角,无论怎样光怪陆离的美术形式和审美形象,都是建立在中国陶瓷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坚实的基础之上,里面完全是民族的血脉。他的线条饱满灵动,富有中国人特有的弹性和活力。他的色彩纯净温润,充满叙事性和空间感,极具中国人外表柔顺,内心无比丰富坚强的个性。尤其是他的现代派陶艺题材,更是把西方的美学思想和东方的风度性格完美地结合,取得了国际公认的艺术成就,他的学生们也纷纷独立创作,甚至开门立户了,可以说,形成了中国陶瓷美术的一个新的流派。
 
  事实证明,晓杰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可喜可贺。作为父亲,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作为传承老师,我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链条的一个环节,我也为这种成功的传承感到自豪。
 
  把这一点传承上的成功经验贡献出来,希望和大家分享,共同来推动中国陶瓷艺术,特别是景德镇陶瓷的更大发展,心愿足矣。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