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问云岩寺的谅禅师:‘两个大虫相咬时如何?’谅禅师说:‘一合相。’我觉得不恰切,不知如何回答。”元琏做了个拽鼻子的手势,说:“这畜生,还要继续蹦跳!”
      杨亿一下子恍然大悟,作偈子云: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拟欲将身北斗藏,应须合掌南辰后。杨亿常游风穴寺,有《听珍珠泉》诗一首:何须十斛买明珠,滴沥泉声迥不殊。蠙腹从来归大壑,驪龙颌下发清癯。潇疎滴滴侵诗思,历落声声空古寺。夜梦不成惊雪喷,起唤苍头风扫字。君不见,胸中泄出银河万丈高,收拾明珠献圣朝。
      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都在汝州游学、讲学。史料中说:“程正叔晚阅内典,遇元琏而始明此学。”就是说,程颐拜见汝州高僧广慧元琏后,学问大进。
      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赋诗赞颂汝州的温泉,禅意盎然:山前阴火煮灵源,昔日曾临万乘尊。历尽兴亡皆如此,不随世俗变寒温。风穴寺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非常巨大。范仲淹、欧阳修、周敦颐、驸马李遵勖、王安石、苏轼、苏辙、程颢、程颐、张商英、王韶、黄庭坚等都是开悟的居士、风穴寺一脉的俗家弟子。
      有两位汝州高僧被迎请到了皇宫,尊为国师。
      真禅师是最早追随延沼的弟子之一,在风穴寺管理菜园,得道后住汝州城区的广慧寺。仁宗皇帝将他请到皇宫阅藏,赐紫并赐法号“广慧真”。
      一天夜里,仁宗梦见景德寺门口,有一龙蟠地,惊觉。内侍臣赶去查看,见一位禅师正在呼呼大睡。一问,原来是广慧元琏禅师的弟子道隆。内侍归奏皇帝:“此吉徵也。”
      次日,召道隆至便殿,问宗旨,龙颜大悦,留在宫中,谈经论道,偈句酬唱,礼遇特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道隆屡屡乞归山林,仁宗不允,于曹门外建精舍,赐号“华严禅院”。
      这些高僧、大臣,把风穴禅法带到了宫廷,对北宋朝野上下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
      同时,他们也将皇家的气象、高雅的文风带到了汝州,大大提升了汝州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眼光。汝州知州王寀乃襄敏公王韶之子,将朝中二品大员以上家庭才会拥有的阁帖重新编辑,刻在汝州,成为汝州子弟乃至天下士子读书习字、明经知义的范本。史料记载,拓帖的人络绎不绝,年拓万份,让汝州的官员苦不堪言。就是说,刻《汝帖》的石头一刻钟也没闲过,不到二十年,石头就被打裂了。

四 汝瓷,为什么那么美
     
      很多陶瓷的研究者查阅史料,却没有发现汝州像景德镇官窑那样,有朝廷派来的陶瓷监造官员。
      汝瓷的诞生,是基于其丰厚的文化土壤。
      禅僧的宁静心灵,与官员士大夫忧国爱民的儒家情怀,文人墨客高雅的审美眼光,赋予了汝瓷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
      纯净,与禅者高洁的心灵相通。
      绿色,象征着儒家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
      生机勃勃,又干干净净。汝瓷的釉色,天青、豆绿、月白等等,都是在这两极之间游动,加上神秘莫测的开片,形成了汝瓷幽静深邃的风韵。
      人们常说汝瓷反映了幽玄的道家思想。
      这样的审美判断,虽说简单化了一点,从视觉印象上来说,倒也准确。
      道家讲性命双修。性者,人的干净的天性;命者,生命。广成子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这正是汝瓷所表达出的意境。广成子又说:“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至阳”与“至阴”之原,正契合了儒家生命哲学与禅宗心灵哲学的两极。
      哲宗时代,汝瓷就极受文人与禅者欢迎。慧洪禅师喜欢斗茶,《无学点茶乞诗》:“盏深扣之看浮乳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