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医学巨著《千金要方》。眼下,天医的时间更金贵,因为他正在编写又一部医学巨著《千金翼方》。
    那时候,孙天医正在草堂上做《十三养生法》中的"头常摇法",只见先生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并慢慢地恢复至原位,一次又一次。这一法刚做完,门童禀报河南汝州梁人孟诜进士拜谒。天医听罢并没有立即表态,只是在继续的运动中思索着。孟诜的名字天医隐隐约约有所耳闻,此人饱读史书,极具才学,尤爱研究食疗。药食同源,食疗和药疗此乃人类健康长寿的双诀,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思索中的天医终于睁开慧眼,一丝温暖的慈笑悄悄爬上了天医的脸颊。
    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次拜见二人成了忘年交;这次拜会二人成了好师徒;这次叩拜更加坚定了孟诜终生献身食疗与养生研究的决心。孟诜以师礼三拜九叩孙天医。礼毕,二人进入交谈,从早晨一直谈到了子夜。时光在不知不觉中逝去,两人谈兴愈来愈浓。人海茫茫,知音难遇,两人相见恨晚。孟诜说:"'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此乃先生巨著取名《千金要方》的本义……"孙天医颔着默认。孙天医还向他介绍了他发明创造的《养生十三法》和正在写作的《千金翼方》的内容,孟诜也向老师敞开了心扉:"'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生苦短,生命可贵,有生之年我要编著一本《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订,改名为《食疗本草》)以食物疗其疾,使天下苍生延年益寿……"
    师徒倾心畅谈,两颗心越贴越近。孙天医十分激动,鼓励孟诜献身食疗研究,造福大众苍生。"大医精诚"、"大医习业",孟诜表示一定要牢记老师的教诲,"无欲无求"、"一心赴救"……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春天,两颗共鸣的心灵发出的颤音长久地回荡在春天的原野上。在此后的岁月中,二人交往甚密。孟诜后来无论是担任凤阁舍人,台州司马,还是春宫侍郎侍读,同州刺史等职,心中总是装着编著《食疗本草》的宏愿。无论走到哪里,研究食疗验方的活动从没有间断过。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一部伟大的食疗专著正悄悄地在孟诜的心中孕育着……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平台上,回望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孟诜,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居官为其民,隐退救苍生。
公元706年,85岁的孟诜辞官告老还乡。回首风风雨雨的官场生活,一股厌倦的情绪弥漫在孟诜的胸间。现在好了--远离喧嚣的官场,隐居在家乡的山地里,专心从事医药学的研究,实现了平生最大的心愿。
孟诜可谓载誉归乡。他不但官至加银青光禄大夫,而且在案牍繁忙的情况下,完成了关乎百姓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食疗本草》这部巨著。孟诜名声大振,时人仰之,但他继续从事医药学研究的兴头却愈来愈浓。由于孟诜注意食疗养生,虽纪年迈,但却耳不聋,眼不花,力大如壮年。人们经常看到孟诜上山采集草药的背影。他把采集的草药按方泡制,舍药百姓,济世活人。
    枕石望月归,抱"药"送日去。孟诜在家乡度过了他惬意而又充实的晚年时光。我们可以想象:盛夏的傍晚,孟诜拿手蒲扇坐在门前的石桌旁,桌上放着绿豆熬制的去火茶。忙碌了一天的农人们三三俩俩的聚来了。多有人向孟诜请教养生长寿的密诀,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扇着扇子,雪白的长胡子在风中飘飞。他说:"要想保身养性,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莫离手。"说毕,端起石桌上的茶水慢慢地品味。这时有清凉的夏风吹来,孟诜的话也像一股清凉之风吹进了家乡人们的心田……我们还可以打开时空的隧道,窥视孟诜晚年快乐的时光:那是早春的一天正午,孟诜把采来的芦笋、竹叶、茅草根放在大锅里,熬制了一锅的"良药",招呼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喝。有一群俏皮的孩子跑来了,把小肚皮喝得西瓜似的滚圆。离去时,有一顽童拽住他的长须嬉闹说:"孟爷爷,晚上给我们讲故事……"直到孟诜答应了,孩子才松了手,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