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然而,以郭遂、朱文立、孟玉松、张天庆、马永杰等为代表的汝瓷仿制科技人才,前赴后继,无私奉奉献,克难攻关……终于,1987年7月天青釉仿烧成功。汝瓷科技精英30多年的拼搏,填补了我国汝瓷文化遗产800年的空白,举世瞩目!
                  五
“家有万贯,不抵汝瓷一件。”宋瓷为贵,汝瓷为最。传世的汝官瓷有价难求。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汝瓷价值的解读,更使我们感到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汝窑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加之汝瓷一直被皇室垄断,历元、明、清都深藏闺中,民间难得一见。直到“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汝瓷才开始流出宫外。流传至今的60余件汝瓷主要集中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海内外收藏家们称为“秘藏珍品”。物以稀为贵。1992年一件直径为8厘米的汝窑盘在纽约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落锤成交。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吸引得各路大腕趋之若骛,眼睁睁看着飙至5000万港元才得以鸣金收鼓,物易其主。2005年9月12日,国粹汝官窑瓷器首登国内拍卖场,一件体宽4.2厘米。高5厘米的“鸳鸯水中亟”以1050万人民币割爱成交……
以上我们只是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解读汝瓷的,那么,我们如果从文化的价值来解读汝瓷的话,汝瓷本无价!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这是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为汝瓷博物馆的题词。这个我国唯一的汝瓷专业博物馆,1983年10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1985年12月建成开馆。有着“当代瓷圣”之誉的冯先铭和全国150多名古陶瓷专家学者参加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汝瓷博物馆收藏北宋官窑民窑烧制的汝瓷以及其它窑口的瓷器共823件。展出窑炉模型和各种辗碎匣钵、垫圈、支钉、火照(即试烧片)及各种原料和实物,反映了汝瓷的烧造工艺技术。
汝瓷文化不但促进了国内的文化交流,而且也为中外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60年代初,中华国宝在美国巡回展览时,有一位叫戴维德的英国爵士立刻飞往华盛顿,目的是要亲手抚摸一下北宋的一件汝瓷。那时他因病坐在轮椅上,手又不停颤抖着。展览会的主持人用外交辞令对他说:“瓷器已上架陈列了,请您等到在纽约展出前再来。”主持人原本是婉据,不料三个月后,正当工作人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箱陈列时,这位英国爵士又坐着轮椅来了。主持人有言在先,只好破例满足他的要求。当戴维德爵士抚摸了一下汝瓷后,心满意足地说:“我市一个鉴赏中国汝瓷的专家,若生前没有亲手抚摸一下中国汝窑瓷器,死都不会瞑目!”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感慨不已。从60年代初至今,新西兰、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陶瓷专家、学者、友人组成的“中国古陶瓷考察团”先后光临汝州参观、考察。仅日本就先后派出了10个考察团,计180多人。1986年3月20日,以菽下薰为团长的日本播州访华二团21人二次来访,他们参观了工艺艺美术汝瓷厂和汝瓷博物馆。并赠送汝瓷厂200株樱花树。2000年8月,汝瓷专家朱文立应邀赴美国进行陶瓷文化交流,轰动了洛杉矶。同年3月,奥运会冠军邓亚萍将朱氏汝瓷生产的八卦鼎赠送国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原人名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应邀访日时向前日本首相小渊惠三赠送由他题字烧制的汝瓷梅瓶。2001年10月22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暨汝州市首届汝瓷学术国际研讨会在汝州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专家学者莅临汝州。2002年3月30日,《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一套4枚发行,首发式在鹰城平顶山体育村隆重举行。邮票的发行把汝瓷文化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
                  六
“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婉世称宝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